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物价全都上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8月10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物价全都上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创近17个月新高,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则跌至近三年最低,显示经济风险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 CPI涨幅连续5个月处于“2时代”。猪肉、鲜果等价格上涨仍是CPI涨幅扩大的重要因素。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对中国内地媒体表示,食品中,7月鲜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持续上升,鸡蛋、鸡肉、牛肉、羊肉和鲜菜价格也有一定的涨幅。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有所上涨。
按照官员的话简单来说,CPI统计范围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全都上涨。
食品价格中,猪肉、鲜果等价格是一直是民众关心的话题,也是影响CPI食品价格涨幅变动的重要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鲜果价格上涨39.1%,影响CPI上涨约0.6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7.0%,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
另据中国商务部信息,7月猪肉价格平均批发价格环比上涨8.8%,同比上涨29.2%;6种主要水果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上涨45.4%。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7月CPI涨幅有所扩大,较大程度上是受食品类价格涨幅的影响,目前非洲猪瘟给猪肉价格带来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蔬菜、水果受季节、气候以及运输、储藏成本增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数据并显示,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0.3%,且为2016年8月以来首次下跌,当时为下降0.8%。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认为,工业领域进入通缩。7月PPI同比下降主要源于上游生产资料同比下降0.7%,生活资料则同比上涨0.8%,显示下游需求尚可。在当前内外部环境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PPI将持续保持通缩状态。
《香港经济日报》引述分析师的分析表示,在当前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加上需求疲弱,PPI进入通缩,预计内地宽松货币基调短期不会改变。
而《路透社》报道认为,PPI同比跌至近三年最低,正式进入通缩区间。分析师们认为,由于猪肉供应紧张格局未改、中美贸易摩擦一定程度增加了农产品的供应成本,CPI或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中国CPI指数构成及统计方法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它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
CPI又被戏称为“China pig index”, CPI覆盖约700个代表性的商品品种。食品类在2016年以前占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调整之后占比1/5左右。而单纯猪肉这一项,在CPI权重占比约3%。
在CPI这个大篮子里面,猪肉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如果人们每人每月消费1斤猪肉,但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或下跌,每个月不一样,所以它应该占的比重每天都是有变化的。总体看,猪肉价格在CPI的比重大约是3%左右,就是说人们一个月花100块钱,其中有3块钱是用来买猪肉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