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改委称企业外迁总体可控 怎么控?(图)


众多中国企业也随着外企撤离的步伐离开中国。(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9年7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7月16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规模并不大。随着外企不断撤离中国,众多中国企业也随着外企撤离的步伐离开中国,尤其民企已经濒临全面崩溃。

中国国家发改委7月16日表示,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

发改委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在媒体上出现了有关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外迁的报道,“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分析……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我们认为是正常现象。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规模并不大……总体可控。”

孟玮表示,下一步,抓紧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资金保障,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表示,外企因中国的经营环境恶化而撤离,中国各级政府用行政手段拖延时间、为难外企,发改委说的中国企业撤离“可控”应该比对付外企的手段更恶劣。另外,发改委的表态意味着下一步又要回到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

发改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其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4个,总投资额4,715亿元人民币,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高技术等行业。总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下滑、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外企在加快撤离中国的脚步。一个明显的效应是大批美国公司正在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并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另一方面,贸易战造成的不确定性,只会进一步削弱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华尔街日报》7月14日报导,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Stamford)的家具制造商Lovesac Co.在中国生产约60%的家具,低于年初的75%。“我们一直在非常积极地将生产转移到越南,”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肖恩‧尼尔森(Shawn Nelson)说。

尼尔森说,“一旦你搬家,你就不会回去了。”

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鞋履设计、生产及零售商Crocs(卡骆驰)、以美国德州为基地的专业冰桶制造商Yeti、生产Roomba扫地机器人的美国iRobot公司,以及GoPro相机制造商正在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其它国家,以避免被征收高达25%的关税。

大型科技公司,包括惠普、戴尔、微软等,以及亚马逊等电商,也都加入了从中国撤离生产线的行列。苹果公司也在考虑将部分设备的最终组装转移出中国,要求包括和硕、纬创等代工厂进行产能评估,将15%到30%的产能从中国移转至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分散美中贸易战的风险与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

宾州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雅克‧德利索尔(Jacaques deLisle)对《纽约时报》说:“只要一天(关税)威胁仍在,依赖这些供应链就存在风险。生意人不喜欢不确定性,而这(暂时休战)只会延长不确定性。”

随着外企撤离中国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也随着外企撤离的步伐转移其业务。

中国的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逐年萎缩,从2018年开始,更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中国国家统计局月度数据库资料显示,2011至2017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规模始终维持在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2017年创造23,753亿元的利润,对应222,473家规模以上民企,年平均利润为1,068万。到2018年,利润降至17,137亿元,对应220,628家规模以上民企,平均利润迅速下降到777万元,降幅高达27%。

据《自由亚洲电台》6月5日报道,广东深圳一名企业投资分析员陈辰就民营企业的现状表示,民营企业盈利急速下滑,反映中国的经济政策未能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波动,尤其是中美之间的摩擦加大,中国制造业的环境,今年开始持续在恶化,形势比去年更严峻。我们在深圳、在珠三角,乃至我们近期去过的长三角一带,很多民营企业非常艰难,而且出口型的企业,这两年遇到的冲击非常大,去年倒闭了一大批民营企业,使得我们整个产业链不完整。”

财经分析人士蔡慎坤对海外中文媒体表示,民企已经濒临全面崩溃,现在出手显然已经晚了。这几年的国进民退,严重破坏了市场规律,动摇了千千万万民企的信心,也给未来大规模的失业潮埋下了隐患,希望能看到实质性的拯救措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