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讲堂】饮酒和服药(组图)


酒泡制中药可增加药物疗效。(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医字的下面是“酉”,酉即酒,《说文解字》曰:“医,治病工也……从酉;……医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从酉。”说明酒在医药上是很重要的,用于治病,本是一味中药。

酒的摄养和药用作用

《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说:“上古人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服之万用。”表示酒是祭祀待客不可或缺的,而且也似乎是备用的王牌药品。

进一步认识酒的摄养和药用作用,发现酒能提神活血、舒缓筋骨。以药物入酒,如:椒、桂、菊等泡酒,有多种治疗作用。酒泡制中药可增加药物疗效,它能引诸经、和百药,堪称“百药之长”。酒外用可消毒、去腐、止痒、散热、止痛、舒筋活血,酒也因此大大的改变了医药的面貌。

《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说:“是以上古之人,能完其天真者,虽有汤液醪醴,为而勿服,以神全故也。中古之时,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以稻米之液,能生养精气神也。”中古之时,道德已经比上古之时要差了,因此开始用酒治疗疾病,与上古之时不饮酒已经不同。“鬯”,又称“酒药”,用中药去发酵而成,有麦芽、神曲、红花等等,或助消化,或通经络。甲骨文中有“鬯其酒”,就是用芳香类药物泡的酒。汉代班固《白虎通・考点》中释为:“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而合酿之,成为鬯。”三国之后,饮屠苏酒成为习俗,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屠苏相传为华佗方,酒内泡有大黄、蜀椒、桔梗、桂心、白术、防风、乌头、菝葜。孙思邈《千金方》称其“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李时珍着《本草纲目》引王好古的话,说:“酒能引诸经,……味之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能居中而缓;用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也。”《本草纲目》中又载:“惊怖猝死,温酒灌之即醒。”“胸胁骤病,不可抑按,或吐血、鼻血、下血,以醇酒吹两鼻内,良。”“丈夫脚冷不随,不能行者,用醇酒三斗,水三斗,入盆内,炭火温之,渍脚至膝,常看炭火勿令冷,三日止。”其他还有虫咬、蜂螫、跌打损伤等等,皆可用酒洗、擦、揉、熨,达到消炎、活血行气、止痛的目的。

酒于人养生又害生


酒于人而言,养生又害生,关键是何时用之,不可过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味苦甘辛大热有毒,行药势,杀百邪恶气。”《本草纲目》说酒:“久饮伤神损寿,软筋骨,动气痢;醉卧当风则成瘢风,醉浴冷水成痛痹,服丹砂人饮之头痛吐热。”又说烧酒“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故令大便燥结;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酒真是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酒于人而言,养生又害生,活人又杀人。关键是何时用之,不可过量,过则杀人。《尚书・酒诰》说,殷纣王“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庶群白酒,腥闻在上”,所以“天丧降于殷”。顾炎武说道:“酒之祸烈如火。”历史上不少朝代都曾发布“禁酒令”。孔子也主张“不为酒困”。佛家将不饮列为戒律,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修炼人不喝酒,酒混浊的气味会使功都离体。

酒集雅趣与恶习、大德和大恶于一体,善用者可用于医,受其制者祸患无穷。

本文留言

作者邓正梁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