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9年6月29日讯】前日,和几个朋友相聚晚餐,点菜时发现菜单上打满了“补丁”,菜品图例或整体被贴上封条,或者在名称处修修补补。估计店员对客人初见此种情况下流露出的大惑不解早有心理准备,不等发问便主动解释,大家这才明白原来菜名也被责令整改。由于事发突然,饭店还来不及重新制作菜单,只好先用白纸条这么一整。
细看后发现,改菜名的标准与改地名思路大体相当。最近对地面的清理主要是针对“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类型主要包括崇洋媚外、刻意夸大、与规划不符、通名专名不分、封建色彩和怪异难懂等。改菜名呢,首先也是修改对菜品的形容。
比如,健康烩菜,需要把“健康”去掉,成为烩菜;健康素食,成为素食;养生靓汤王,去掉“养生”,好在还保留了“王”和“靓”,否则这一栏就得精简称最直白的:汤;爆炒有机菜花,“有机”被打上了叉叉;药膳鸽子,只能是鸽子;像雪蛤、佛跳墙之类的则不用改名字了,因为直接被封禁不许再有。
这么一整,喧哗的饭店也似乎突然寂静了,连有人悄声的嘀咕都听得很清晰:“以后,是不是出门都得考虑一哈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