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采指出,“世事多更变,乃天理如此!”(图片来源:Pixabay)
在古代的家训类著作中,《袁氏世范》是非常有名的一部。其经常被用来同《颜氏家训》作比较。《袁氏世范》的作者是袁采,字君载,宋时衢州人,早年做过太学生,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曾任萍乡县主簿、乐清县知县、政和县知县等职,后官至监登闻检院。
本文为读者摘录数则《袁氏世范》中的经典论述。
(一)忧患顺受则少安
袁采认为人的一生悲苦多过甜美,不如意的事太多,“自幼至少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即使是享有大富贵的人,也有其各自的烦恼和忧虑,并不是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因此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才是上策,“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
“人活在世间,自从有了知觉、识见,就有了忧患和不称心的事。小孩子哭闹,都是因为有些事没达到他的要求。从幼儿到少年到壮年再到老年,顺心如意的事少,而不如意的事却常常很多。即使大富大贵的人,虽然天下人都羡慕他,认为他过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但是,这种人也都有各自的烦恼不称心处,跟贫民百姓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所忧虑的事情跟普通人不一样罢了,所以我们把这个世界叫做缺陷世界。人生活在世上没有谁能处处如意、事事美满。能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而在遇到挫折不如意时,安然处之,就能感到心里顺畅一些。”
(二)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
做人应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袁采指出,作了亏心事似乎不为他人所知,但是却欺瞒不了神明,神明对一切都了若指掌,“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得,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袁采认为,“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
“现在有人干了坏事,庆幸自己没被人发现,便洋洋自得,心安理得,无所顾忌。殊不知别人的耳目可以掩蔽,神的耳目却难逃脱。但凡我们做事,心里认为可以,心里认为正确,别人虽然不知道,神明已经知道了。我们做事,心里认为不可,心里认为不对,别人虽然不知道,神明已经知道了。吾心即神,神即祸福,自己的心骗不了,神明也骗不了。《诗经》上说:‘神明的思路,我们想不通,又怎能反对呢?(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佛教徒说:‘我的心能感觉到神明的到来!(吾心以为神之至也)’对此,我们尚且不能探究明白,何况那些不相信神明就在自己身边的人,用厌恶的心对待,那么他们又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三)世事更变本无常
人世无常,荣辱兴衰相交替。袁采指出,“世事多更变,乃天理如此!”看淡世事的变换,就不会被外物牵动而忧劳,放下对名利情的执着,就不会被其牵绊缠绕而不得解脱。
“世上的事,变化多端,这是客观规律。现在世人往往看到眼前的家业稍有些兴旺,就以为这一辈子的生活都不用发愁了,不知道转眼间,就家破人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大抵天序十年一换甲,世上的事就随着一变。现在不要论说多久以前的事,就说乡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情况与现在比一比,就会发现,成败兴衰是没有定式的。世上的人没有远见,只要见到别人兴旺发达或者有一些顺心遂意的事就心里嫉妒,见到别人家业衰败或有些不顺心就讥讽嘲笑人家。同家族或同乡的人,最容易浸染这种毛病。如果知道凡事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那么,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恐怕还来不及,又哪里有时间去嫉妒别人,讥笑别人呢?”
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图片来源:Pixabay)
(四)贫富定分任自然
袁采认为,“富贵自有定分!”而真正的高人会任其自然,泰然处之,不为所动,“故世有高见远识超出造化机关之外,任其自去自来者,其胸中平夷。无忧喜,无怨尤,所谓奔趋及相倾之事未尝萌于意见,则亦何争之有?”
“人富贵与否是有定数的。造物主既把每个人的命运都注定了,但又留给人一些莫测的变化。这样就驱使着人们为了权势、钱财奔走忙碌,而人到死都不醒悟。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为了利益忙碌,那么天下的人就没有什么事可做了,而造化之术穷矣。可是,人们虽然奔走忙碌,而真正能得到荣华富贵的仅是很少的人;奔走忙碌一生什么也得不到的人却成千上万。”
“然而,世上的人就因为有很少的人争得了富贵,便去劳心费力。至死也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太多了。殊不知别人成功也是命中早已注定了的。如果命中注定你富贵,即使不奔忙,多等待些时候,你也终究能得到富贵。所以世上有那些见识高、能看破红尘的人,只是任其自然,心中非常平静。没有什么值得他们忧愁和高兴的,也没有什么值得他们去怨尤。为利益而奔忙或与人相互争斗的念头从来就没有在胸中萌生过。像这样,能与人有什么争执呢?”
“前辈的人说: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注定你是君子你就肯定能成为君子;命中注定你是小人,你再折腾也还是个小人(君子赢得为君子,小人枉了做小人)。这话说得非常正确而又切中了要害,只是人一般都不知道罢了。”
(资料来源:宋・袁采,《袁氏世范》)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