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关太平寨戚继光塑像(图片来源:Ronnie Macdonald/维基百科)
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不仅保国爱民,还信奉佛法。戚将军平日念诵佛经,就算是在行伍间也不停歇。
一天夜里,戚继光忽然梦到一位已经死去的士兵,向他请求:为自己诵念一遍佛经,以增加他在冥间的福报。这位士兵曾经是戚继光的侍卫,所以戚继光早晨起来之后,就为这位亡故的士兵,诵完了一遍佛经。
但是到了夜里,戚继光又再次梦到这位士兵,士兵说:“承蒙将军您的大恩大德,为我念了一遍佛经,然而我却只得到您替我诵念半遍的功德。因为,其中夹杂了‘不用’两个字啊!”
戚继光醒来之后,想了半天,才明白士兵所说的夹杂“不用”两个字指的是什么:原来戚继光在诵经的时候,有婢女为他送来茶饼。这时候,他挥了挥手,表示拒绝,嘴里虽然没有讲出来,但是心中却默默的说过“不用”这两个字。所以第二天的上午,戚继光就关起门来,再为那位士兵静静的诵念了一遍佛经。
后来,戚继光又梦到那位亡故的士兵,前来向他道谢说:“报告将军,我现在已经获得超度了,谢谢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解悟到:读诵佛家的经典,是不能有任何一个杂念的。
诵读经书 不可轻慢
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弘文馆学士萧德言,博通经史,修养高深。每当他打开“五经”等书阅读或讲授时,必先沐浴更衣,衣冠整洁,严肃恭敬的正襟危坐,年纪愈大,就越勤勉,越恭敬。其妻劝他说:“老人家,年纪大了,何必这样自己劳苦自己呢?”萧德言回答说:“经书是先圣流传下来的言教,面对先圣宝贵的言教,怎么可以惧怕劳苦呢?”
后来唐太宗闻知,赏识萧德言如此恭敬慎重的美德,便下诏书,命萧德言以经书教诲开导晋王,并封他为武阳县侯。萧德言终身荣贵,安享天年,直至九十七岁高龄去世,谥号为博。
还有在隋朝时,扬州有一位和尚每日念诵佛经,同时在岐山有一位沙弥,也每日诵佛经。有一天两人突然同时死去,神识来到冥府,冥王迎请沙弥上金座,非常恭敬相待;迎请和尚上银座,待他却简略疏忽,和尚心中非常惭愧。不久,两人都清醒过来。和尚就到岐山拜访沙弥,询问原由,沙弥说:“我每次诵经时,必定穿着洁净衣服,点烧好香,恭敬诵读。”和尚说:“我罪过太深了,诵经时常威仪不整,身口不净,太不恭敬了!惭愧!惭愧!”
佛家经书能使人开智开慧,教导人改过自新,弃恶从善,更使人获得无量功德。面对佛经,首先应有感恩之心,双手清洁,桌案清净,内心要虔诚敬仰,就如同面见佛神一样。但是如果放肆不敬,毫无畏忌,任意起轻慢心,以及固执自己的浅见,随便加以毁谤的话,那就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了。有一分恭敬就能消一分罪业,增长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能消十分罪业,增长十分福慧。
責任编辑: 唐诗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