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时的沉默容易让另一半感到受伤。(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夫妻之间因差异而产生的碰撞,有时来自生活习惯和认知想法的歧异,有时是情绪表达方式和心理需求的不同,比如一方将“紧密”和“亲密”混为一谈,一方觉得彼此都该有些独处空间透透气,才是理想中的健康爱。愈来愈多的婚姻研究证实,关系满意度和夫妻是否经常共同参与一些活动,或拥有愉快的相处时光有关,然而现实中,一动一静、休闲喜好南辕北辙的夫妻组合,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举个例子来说,伊恩向往和伴侣无所不谈、共同参与各种活动的亲密关系,最好两人能一块儿下厨、运动、看展、跑演唱会,但老婆却愈来愈宅,哪里也不想去,下了班只喜欢追剧、看直播。伊恩觉得闷,试着和妻子沟通,她却置之不理。“当下她都会说‘好’,之后依然死性不改,假日只想赖在家,看那些网红化妆、逛街的直播。我偶尔找她一起去健身房,她只愿意在跑步机上边跑边盯着手机,声音又开得很大声,惹得周围的人猛翻白眼,我也觉得好丢脸,要她别再看了,她却板着脸嘟哝着已经陪我来了还嫌东嫌西……”伊恩的语气很无奈。
冷回应既消极又伤人 容易引发负面冲突
伴侣关系中,充满各式各样有声无声的邀请与回应,可能是一个提问,也可能是一个眼神或一个拥抱。想约对方一起参加活动,或是想与对方分享一件近日发生的事、公司的趣闻,都是情感交流的邀请,提出者都想得到对方正面的回应。但如果得到的反应多是“相应不理”或“漠不关心”,难免会感到挫折、寂寞和被否定,怀疑对方没把自己当一回事。
“冷回应”的态度既消极又伤人,不仅可能激怒对方、触发情绪化反应,也常使双方的互动变得表面,蓄积许多负面情绪。即使沉默不应的一方并不是刻意漠视,还是可能对另一方造成不小的伤害。
根据美国婚姻专家约翰‧高特曼的研究结果,如果爱的邀请常常不被接纳或得不到正向的回应,很容易引发夫妻冲突和影响提出者的自尊,女性尤其会认为这样的不理不应是“有敌意”的。其实男性不理会妻子的邀请,不一定是想借此表达什么,甚至不知这么做可能会让妻子感到受伤,但当妻子不理会丈夫时,往往是想刻意表现不满或愤怒。
爱丁堡大学的一项以1200人为研究对象、追踪期长达20年的心理研究显示,当受试者心情不佳、想找人倾吐时,如果伴侣愿意聆听,生活压力便有人帮忙减轻。也发现伴侣是否愿意倾听,与该研究的受试者后来的健康状况关联密切。而那些觉得自己比较没办法应对日常压力的人,多是比较感受不到伴侣关注的受试者。
害怕冲突逃避沟通 压抑习惯变得疏离
谘商室里常有人夫表示,不是不愿意多给妻子一些回应,而是妻子的讯息常常过于模糊、隐晦,让他们以为只是随口说说;也可能对于邀请的活动或话题不那么感兴趣,或是因为怕讲错话或担心变成另一半的出气筒而回避邀约。有时,不愿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自我揭露”的意义并不大,甚至可能因为泄漏了内心的脆弱而被攻击,或是引发难以平复的痛楚。
一个人面对沟通不良或关系压力时所作出的疏离反应,很可能是一种习惯性的人际模式。对伴侣而言,这些行为反应像是一种惩罚,甚至被视为一种冷暴力,但它们其实是当事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因为不喜欢冲突或不希望彼此恶言相向,宁愿压抑自己,什么话也不说。
这类个案常常告诉我,“从小到大,我都是这样处理事情或面对情绪的,遇到烦心、压力大问题,都是自己想办法消化。”或许在孩童期或青春期,父母和身处的环境不允许自己在压力大或焦虑时讨爱讨拍,压抑久了成习惯便渐渐不知真实感受为何物,也不知如何面对负面情绪。当充满强烈情绪的伴侣“要求沟通”或“需要大量关注”时,常会有点不知所措,遇到轰炸来袭,自然而然地,会想躲进熟悉的“理性”或“放空”的安全防空洞。
尝试体谅彼此差异 让爱再次流动
为了不让“缺乏互动”的破坏性扩大,双方除了学习尊重差异和体谅差异,不妨找个时间把彼此心里的垃圾倒一倒,将各自的辛苦说一说(这对害怕冲突、习惯不表达内心感受的人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愿意尝试体谅差异,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才可能对长久以来的沟通问题产生新的理解,让爱再次流动,给彼此重新连结的机会。
原标题:你的沉默 让我好受伤
責任编辑: 聆风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