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讲堂】古代御医责任大 如履薄冰(图)


自隋唐起,御医诊病、用药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历代朝廷为了让“龙体”无恙,都有御医专为帝王服务,御医所待的地方称为太医院。皇后、妃子们有特别的女侍医,如:稳婆(收生婆)负责接生;医婆负责疾病诊治。汉代时,著名的医婆是义姁,她是河东郡人,汉武帝召她入宫,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看病。

御医诊病制度

自隋唐起,御医诊病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帝王患病,太医院率众御医穿上吉服,于白日进宫,无论冬、夏,总于殿门内置炭火,焚烧苍术之类的芳香药物以驱秽,众医从火盆上入内,以防病邪带入。见到了帝王行跪拜大礼,膝行而前,由两医分诊左右手脉,之后互换位置,复诊一次。诊毕向帝王禀奏,然后出宫到御药房会商,宫廷内臣也参加,议定处方后,写明用方大法与药物功用,面奏帝王,获准后由御医与提督太监一起选配药方,煎煮时由两人监视,御药一式二剂,煎好后合在一起,分盛二器,一份由御医与内臣先尝,没问题后将另一份进奉帝王服用,过程由御药房太监笔录加盖钤记。

慈禧太后略懂医理,她亲自审查御医用药。据稗官野史记载,慈禧太后患病,一次诏四位御医替其诊病,每位御医各拟一处方呈进,而慈禧诏司书太监取来《证治准绳》、《本草纲目》等药书查对,然后拟出第五张处方。清朝268年经历十帝,留有医案4万多件,是一笔珍贵的医学遗产。

元代许国祯医术精湛

古代御医中,元代名医许国祯备受恩宠,他博通经史,尤精医术。世祖忽必烈即位前即召他掌医药。许氏忠贞敢谏,深得世祖信任,并曾治愈了世祖的足疾。世祖即位,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赐金符。后又改授金虎符,迁礼部尚书,拜集贤大学士,进光禄大夫。至元二十一年(西元1284年)十二月主持编修《至元增修本草》,是元代唯一官修本草,可惜书佚不传。

至元二十年,他承世祖之命,召集全国医学名士,增修御药院所刊方书,“正其讹,补其缺,求其遗亡,而附益”,编成《御药院方》20卷,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并流传至朝鲜、日本等国。

御医如履薄冰

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得病,诸医官救治无效,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逮捕诸医官治罪,唯有老迈的御医戴思恭幸免。戴思恭,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家世业儒,并数世业医,投丹溪门下学习,还从罗知悌学过医。

明成祖在位时,东宫太子杨妃经水不通10多个月,众说是怀孕,御医盛启东却说是血疾,要用破血剂。太子略懂药性,不让妃子服药,拖了几个月,病情益加严重。妃子坚持请御医盛启东诊病,太子无奈,召来盛启东,却仍是开破血药方。太子一方面派人持方取药,一方面派人将他看管,一有意外,立即治罪。杨妃服药后,病情有了转机,证明不是有身孕。盛启东释放后,皇帝过意不去,重加赏赐,并说:“非谢医,为压惊。”

本文留言

作者邓正梁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