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卸载微信?(图)


多少真心话不能说不能讨论……这也罢了,竟然还会被XXX随时监听监控。微信,于我何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由于种种原因,我将要卸载微信。

对于我来说,微信里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是看着近在咫尺,实际远在天边,有了微信并不觉有多亲切和方便。安装微信之初,朋友圈爆炸的信息量,使我不堪“小红点”的负累,关闭了90%人的朋友圈,将所有群聊设置为“消息免打扰”……

智能手机和微信没出现之前,想找国内的朋友聊天,我曾打过国际长途,也曾经书信,或是QQ电聊,觉得电话很尽兴很亲切,书信、QQ也很抒怀。而现在,个人对话方块就可以发消息,甚至语音视频。但真想找人聊天时,竟有种莫名的胆怯和顾忌。因为我关闭了很多人的朋友圈,一旦聊起来肯定会让对方发现自己并没关注他们,那多少有些尴尬。而没有微信就不会有此顾虑。

然而即使休息日,也还是有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回复微信个人对话方块的资讯。逢年过节、或是生日,要逐个发送祝福、回复,不能遗漏、怠慢;朋友圈要经常关注、点赞,不能生疏、淡漠;群里不能长时间潜水,时不时要冒个泡,否则会被当作僵尸号……而在日本“LINE”就没有给我这样的压力,即使是无形的。

我比较注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喜欢神交。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可朋友圈里鲜少见“道”,我也不堪“器”累,自发博文又唯恐清高矫情,毕竟对人家的朋友圈平时不怎么关注,也不点赞的……更何况,发消息言论控制那么厉害,多少敏感字不能输入,多少消息被遮罩,多少真心话不能说不能讨论……这也罢了,竟然还会被XXX随时监听监控。微信,于我何用?

回国已是异乡人

前段回国却是感慨万千,曾经的城市已找不到几条旧时的街道,也听不到多少亲切的乡音,入耳的不是外地普通话就是汉普,我就像一个只会说家乡话的异乡人,在出租车上不停地打量窗外的景物。

滞留国内日子里,感觉更LOW。去家楼下的餐馆吃饭,找张空桌刚坐下没见菜单,只好起身去找服务员要,人家百忙之中用下巴往边上一张桌角偏了下“那儿,直接扫码”,我才发现原来每张桌上都有两个二维码,一个点菜,一个结帐。我说手机没联网,她白我一眼说:“好,过一下给你拿过来”。事后家人告诉我,应该直接说没带手机就好,因为那儿可以连WIFI的。几天下来,感觉自己像原始人一样,来来往往的人都拿手机晃一晃就好,我全是付现金。

有一天乘出租车,上车几分钟后司机问我用微信还是支付宝,我说:“用现金可不可以啊?”司机说:“可以啊,但你有零钱吗?”我赶紧看了下钱包确认有零钱。闲聊中,司机说:“那你也太保守了,像你这个年纪还用现金的真是少见,只有老头老太太才用现金,而且还是少数的老年人不会用手机的那种……”

我知道在中国,连乞丐都用手机二维码收钱;而在日本,即使人均拥有2.6张信用卡(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为0.31张),使用现金的比率还是70%。我也已习惯了使用现金,信用卡最多时有10张,可是除了网购或是订机票之外,还是使用现金,有的卡甚至连一次都没刷过。

在中国,人人都觉便利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因为使用而被泄露并倒卖了个人资讯却浑然不知,不是吗?我回国打朋友的手机“喂,你是XXX吧!”,很多人不回答反而大声问我“你是谁啊?”,就是因为我的号码很陌生,以为是推销人员。国内的人经常会在手机上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和简讯,不只名字,连生日都很清楚。就连你买了什么、哪买的、花了多少钱、有什么嗜好、每天在吃什么、今天去了哪里等等一些私密性很强的个人资讯,都会被当作大资料,被企业收集,甚至被政府某些部门利用……正因如此,日本人很抵制第三方支付。

回国时很想见个朋友,只想单纯地去某个旧时的去处,能和一个发小或是故友一起回忆回忆、感慨感慨,也不枉“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然真想约见时,那按键的手指竟有千斤重。我愿“淡以亲”,那只是我自己一厢情愿地崇尚君子之交,保不定习惯了大环境下的“甘以绝”会否觉得我太唐突?如水的“淡”抵得过朋友圈盛世美颜的浮躁?纷纷扰扰的顾虑,让我伸出的手指缩了回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水野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