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们认为,无论中国经济滞胀还是通缩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1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1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全年CPI同比涨幅2.1%,为四年来首次突破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创新低。经济学家们认为,无论中国经济滞胀还是通缩都是很麻烦的事情。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12月CPI同比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9%,并创出2016年9月以来最低水准,当时为0.1%。
数据并显示,12月CPI环比持平;PPI环比则下降1.0%。2018年全年中国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3.5%。
在2018年,不少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预计,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滞胀”状态。做出这一判断的重要依据,就是当年累计有7个月的月度CPI同比涨幅均超过了2%。2018年2月,CPI增速还冲上了2.9%的高点,一度接近3%的“红线”。当年9月,油价、猪价、菜价均出现上涨,而这是此前几年都没有发生过的。
2018年9月15日,《搜狐财经》发表一篇题为《滞胀来临,普通民众如何应对?》的文章。文章认为,回看2018年中国实体经济,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现实截然不同。大企业受惠于减税降费、行业垄断、低成本融资等优势,依然在扩张兼并。而中小企业则还在遭遇严格环保、收紧信用、规范税收和社保等多重打击,越发的没有了经营活力。
在各界普遍预测12月CPI同比增速还会延续此前的惯性,继续停留在2%以上区间的时候,CPI却时隔5个月重返“1”的区间。对此,又有研究机构发布预警:中国经济现阶段应警惕通缩回潮!
据《路透社》1月10日报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伟认为,考虑到2019年内外需求放缓的压力较大,因此CPI同比可能再次回落到2%以下,预计在1.8%左右。通胀不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需求放缓才是中国经济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结合前期公布的12月份PMI数据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已经从上个月的50.3%快速回落至44.8%的不景气区间,预计PPI很可能在下月就会重新出现负增长,工业领域的通缩将在时隔两年后再次出现。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表示,PPI同比增速降至0.9%,说明整个上游价格快速下降,很可能工业领域通缩比大家预想的来得快,本来预计的2020年可能的通缩或提早至2019年。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PPI下行趋势明显,2019年不排除再次出现月度负值,工业品通缩有可能幽灵再现,将极大影响上游企业利润和就业状况。如果未来紧信用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甚至还将延续,那么,“债务—通缩”风险可能需要进一步引起警惕。
滞胀与通缩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也就是说滞胀是两个方面,一是滞,即经济停滞甚至经济出现回落;二是胀,物价持续上涨。
通缩全称为通货紧缩(deflation),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概念。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民众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其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