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冰封,原因却在冰山之下(图)


中国消费数据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下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8年12月21日讯】中国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中,消费数据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下滑,市场的共识是说:别看我,全怪汽车行业!因为在全社会零售额当中,汽车销售额占比超过了1/4,权重这么大的一个商品,它同比下滑了10%,那对整体消费的拖累是一目了然的。

不过我们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汽车行业下滑了10%呢?

事后找理由是容易的,什么此前油价太高、购置税减免等补贴取消、宏观经济的影响,甚至还有人说是新能源造成了冲击——这个理由一听就很好笑,新能源本身就是包含在汽车销售当中的,这就好比球队表现不好,你说是引进的外援对球队造成了冲击。

让业内更加困惑的一点,是大数据的统计。美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已经突破了800台,中国现在是千人150台左右,差这么多,按道理是巨大的空间和机会啊。但这里有个问题,经济阶段不同,财富水平不同,你得去看人家的人均GDP在8000-10000美元这个阶段,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这才符合中国的现阶段国情,因为我们自己是在2015年突破了人均GDP 8000美元的关口。

按这个标准,我们来看一下日韩,他们人均GDP在8000-10000美元这个阶段,汽车千人保有量在200台,而我们现在大概是150台左右。这可是文化相同、收入水平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同,甚至是拥堵程度都相同的东亚经济体,一切都相同,数据上至少30%的增长空间,可是你怎么竟然还能下降10%呢?

看起来完美的推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里面最关键、最核心、最可靠,但是却被几乎所有人都忽略的重要细节,是人口结构。也就是说,财富水平是完全一样,人均GDP为8000-10000美元,但是达到这个水平时,各个经济体的人口结构和平均年龄是不一样的。

美国在1975年撞线,当时他们的全社会人口年龄中位数是25-29岁。

日本是1978年达到这一标准,当时他们年龄中位数是30岁左右,韩国1992年达到这个标准,年龄中位数也是25-29岁。

中国达到相同标准,是2015年,年龄中位数是35-39岁。

试想一下,一个人30岁左右,年轻、有钱、刚刚组建家庭,这种情况对汽车的需求,和另一个40岁左右的人对汽车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粗糙的人均GDP数据没有告诉你,人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举一个例子,这些年外卖增长速度非常快,你去随机采访,十个人里有九个人一定说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因为外卖平台的创业创新,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可是,如果你去看日本的数据,60年代到90年代,日本便当同期增长了14倍,便当就相当于是中国的外卖。可是那个时代哪有什么移动互联网和外卖软件平台啊!

这背后真实的原因,就是社会的结构在发生着变化,日本当年是单身人群变多,社会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带来了生活习惯的变化,最终衍生出来的便当增长只是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现象,而不是原因。

由此,从社会结构的演化,你去重新思考汽车行业,一定会有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大路货观点的与众不同的启发。我们下次会再从另外一条线,就是科技演化的线索,再继续和你讨论有关于汽车行业的新发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许树泽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