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同仁堂回收过期蜂蜜,百年老店毁于一旦(图)

 2018-12-17 09:1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蜂蜜
蜂蜜(示意图/pixabay)

【看中国2018年12月17日讯】近日,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被曝将大量过期、临期的蜂蜜回收。据企业宣称是“退给蜂农养蜜蜂”。然而回收后的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对此,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回应称涉及产品已全部封存。对此市场监管局表示,他们已经发现该企业多次类似的操作,该企业还有篡改同仁堂蜂蜜生产日期的行为。目前,市场监管局在对过期蜂蜜的去向和用途作进一步调查。

北京同仁堂的大门口就有一幅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正是遵循了这一古训,同仁堂才能成为了百年老店。如今却公然违背这一百年古训,这怎能不让消费者心痛?要知道,品牌才是老字号最珍贵的无形资产。回收过期蜂蜜,同仁堂岂不是“自毁长城”?“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啊!

那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字号,因为不重视信誉与产品质量,自毁品牌从而一蹶不振历历在目。2001年9月,南京冠生园因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消息被媒体披露,品牌信誉毁于一旦,并株连其他冠生园品牌。次年3月,南京冠生园宣告破产,被称为国内“失信破产第一案”;2003年,金华火腿的原产地浙江金华爆出个别企业使用敌敌畏浸泡火腿的丑闻,引发“多米诺骨牌”式信任危机,整个金华火腿产业遭遇重创;近年来,老凤祥也同样触发了诚信危机,先是在多地出现质量问题,后又被国家发改委调查,最终因垄断上海地区金价被处罚金323.29万元。事情虽已告一段落,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摆在面前。

而同仁堂从康熙年间的一家小药房,到今天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如果说老字号品牌是人经营出来的,那么,也只有人才能够毁掉老字号品牌。尤其让人扼腕痛惜的是,不少“老字号”放弃了原有经营的“老规矩”,自毁长城。要么掺杂使假,要么短斤缺两,要么滥用“添加剂”。建立一个品牌可能需要一百年,毁掉一个品牌只需要一天。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大公司市场占有率高、行业影响大,更应在安全方面作出表率。在美国,从法规到执法部门都对大型企业实施了特别严格的“关照”。2010年夏天,全美范围内爆发的沙门氏菌病毒被归咎于地处爱荷华州的两大鸡蛋厂商身上,两家公司主动召回5亿枚问题鸡蛋。2010年7月起,美国开始对5万只产蛋鸡以上大型鸡蛋生产商实施鸡蛋安全生产相关规定。

一旦出现问题,知名企业将面临重大责罚。2009年,美国司法部对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提出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13种药品适用范围的刑事指控,并开出了创纪录的23亿美元罚款,相当于该公司年收入的30%。

毫无疑问,目前可确定的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便在于生产加工企业偷工减料、掺假、滥用添加剂或者化学原料等,是主要的人为因素,同时也是目前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便在于:监管体制不完善及监管乏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和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足以及自然因素等。其中,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乏力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

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写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在保卫食品安全的道路上,每个社会个体都是肩并肩的同行人,应当好食品安全的“守门员”。让食品安全更令人放心,需要人人参与共管共治,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拧紧“安全阀”。生产者须以诚信为本,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做“良心食品”,经营者须坚决向不达标或者安全存疑的食品说“不”,执法者须夯实责任,坚持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强化检查和监管力度,消费者须善于运用投诉举报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食品安全监管一定要在源头上下功夫,在生产环节就开始监管。不要等到大公司食品安全已经成了大区域、长时间的问题才开始介入,那时悔之晚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微信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