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的坍塌,远超想象……(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2月20日讯】从乔四爷发迹,到赵本山没落,30年间,东北从老大哥变成了老大难。
东北经济的衰退,远超想象,堪称惨烈!
1978年东北三省10大城市全国排名:
1、长春,GDP51亿,全国第5
2、哈尔滨,GDP45亿,全国第6
3,沈阳,GDP44亿,全国第7
4,GDP大连,42亿,全国第9
5,鞍山,GDP32亿,全国第14
6,吉林,全国第27位
7,大庆,全国第31位
8-10名,没查到数据,估计是齐齐哈尔、本溪、抚顺,应该也在全国前50名之内。
1978年全国前十大城市,东北包揽4个,长春强的“令人发指”,居然高居第5,堪称一线城市!哈尔滨比沈阳大连厉害,大连在东北四大金刚里排名最后。鞍山居然第14,吉林、大庆都是很强的二线城市!
2016年东北三省10大城市全国排名:
1、大连,GDP8150亿,全国第17
2、沈阳,GDP7644亿,全国第19
3、哈尔滨,GDP6270亿,全国第27
4、长春,GDP5860亿,全国第30
5、大庆,GDP4350亿,全国第40
6、吉林,GDP3001亿,全国第70
7、鞍山,GDP2988亿,全国第71
8、松原,GDP1800亿,全国第124
9、齐齐哈尔,GDP1325亿,全国第169
10、营口,GDP1300亿,全国第172
到2016年,东北风光不再,全面惨败,不仅没有一座城市进入全国前十,最高的大连也只排名第17,也许过几年前20都没有东北的身影了。
鞍山从第14下滑到第71,堪称最惨烈的崩盘!吉林市也从中国二线城市,沉沦成四线城市。东北第8大城市居然连全国前100都进不去。
从真实的数据可以看出,东北的衰退远比想象的更严重!
事情怎么会到这一地步?值得反思!
没想到,等来的是这种反思,经济学界来了一场持久大撕逼!讨论的焦点无非是大政府和小政府。
不用宏达叙事,谈件小事,通过美女颜值问题,就可看清东北的塌陷和明天。
1、美女越多的地方经济越繁荣
东北老了。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公交车上,老年人的数量往往都要多过年轻人。除非是重要的节假日,在东北一些中小城市的大街上,很少会看到年轻漂亮的女孩,甚至很少能够看到30岁上下的女子,因为她们大都去了更加繁华的都市。
越是经济繁荣的地方,年轻漂亮的女孩越多;越是经济萧条的地方,年轻漂亮的女孩越少。用美女多少来衡量经济繁荣程度,应该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法,似乎可以称其为美女指数或美女经济学。
东北之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上。数据反应出来的问题是直观而残酷的。东北地区2015年的中位年龄为43岁,比全国的38岁高5岁,相当于全国2027年的水平。这导致东北养老负担沉重。2015年东北地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为1.55,远低于2.88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辽宁为1.79,吉林为1.53,黑龙江为1.33,全国最低。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的年轻人选择逃离东北而造成的年轻人口比例偏低。不但新毕业的东北籍大学生毕业不再回来,一些已经在东北工作的年轻人也大批离开东北。
东北地区外流人口特点,和其他人口净流出地区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四川、河南等传统人口流出大省,外流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但在东北地区的外流人口中,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占相当高的比例。东北地区的医生、教师、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成批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高素质人口的流失,不仅影响到东北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后劲,甚至导致东北的整体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生退化,其修复难度和成本都非常巨大。
2、东北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流,而人口外流又加重衰退
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都曾经是让全国人向往的大城市。但这些都已经成为让东北人既骄傲又辛酸的历史。现在的东北,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受年轻人待见和稀罕的地方。
东北之老,病根在观念和心态上。官本位现象在东北三省表现得极为明显。官多是造成官气难改的主要原因。有笑话说,在南方扔下一个砖头,砸到10个人,其中有9个是老板。那么在东北扔下一个砖头,砸到10个人,就会有9个是“官”。尽管这种段子不免有些夸张,但还是形象地说明了东北体制僵化的真实原因。
根据中央巡视组的通报,仅黑龙江一省,超配干部就达1万多人。如果深究,因人口外流造成干部比例过高的问题更加严重。在一些人口外流严重的地区,原来人口八、九万的县级单位,只剩下三、四万人,但因为行政级别没有改变,干部指数也没有减少。另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在全国最高,大量国企高管也被看作是官员,由于缺乏指数约束,其超配问题要甚于政府部门。这么高比例的官员都在维护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形象,并且其在资源和利益分配中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关系复杂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进行干预,仅靠自我改造机制实现改变,基本没有任何可能性。
“官文化”和“圈子文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性,这和年轻人追求平等的理念格格不入。“卖官买官”现象,在不同地区都有,但在东北已经发展到买卖工作岗位。由于民营经济不发达,当地人普遍认为只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国企,才算是“正式”工作,未来才有保障。因此,买卖各种工作机会就成了一种生意。一般来说,一个职位会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不等。在一些中小城市,找工作差不多完全是靠“拼爹”,所有热门职位基本上都被有权、有钱人家的孩子或亲属垄断了。
3、一切以领导为中心在东北发展到极致
工作机会的稀缺导致潜规则盛行,年轻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受到极大压抑。年轻人好不容易进入的机关事业单位或是国企,在父母看来是进了保险箱,但其自身的感觉却是被关进了笼子。由于这些单位的工作机会极为难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离职后再找一个类似的工作机会可能性极低。所以,必然是对领导和上司言听计从,否则,不但没有升职和加薪的机会,甚至会被穿小鞋,受到排挤和压制。
自由是平等的前提,用脚投票是比用手投票更基础的权利。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如果不喜欢一个单位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另外的工作,所以没有人会对上司产生依附和畏惧,反而是领导更担心优秀员工的流失。但在东北中小城市的热门单位中,每走一个员工,可能都意味着管理者又多了一个送人情或者是卖职位发财的机会。除非是上面有更厉害的角色做靠山,很少有人敢得罪领导。因为即使你再理直气壮,也没法面对“一把赢,把把输”的结局。在这一类单位里,潜规则可能比演艺圈里还严重,只是作为普通人不会有意像明星那样公开自己的隐私,也没有受到诸多“娱记”的关注而已。
先别说经济景气不景气,赚钱的机会多不多,单单是这种社会风气和文化,就难免让人感到压抑和不爽。因此,那些有本事又不堪忍受这种环境的人,大多是远走天涯,到大城市或者是沿海发达地区去寻找自己的事业空间和机会了。留存东北中小城市的大概有三类人,第一类是职业或收入非常优越的人,比如官员或企业家;第二类是能力和勇气都不足,不敢到外面闯荡的人;第三类是拖家带口,能力勇气都有,却想走也走不开的人。
“东北病”目前受到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热衷于给东北开药方的人士也不少。最近,有关部门就决定再给东北一大笔银子,数量有1.6万亿元之巨。虽然“东北病”的表象是经济发展乏力,似乎加大投资能够改善其症状,让东北经济能够重振雄风。但如果东北的人文环境不变,即使投入再多钱,不是便宜了既得利益群体,就是养肥了一群懒汉。
改开后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能够让中国经济释放出巨大潜能的,就是两个字:自由。哪里有了更大自由,哪里就能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4、自由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
30多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面对突然涌入的远远超出当地原住民的数十万人口,深圳政府根本没有能力管理。与缺少管理相对应的一个词,就是自由。数万、数十万的年轻人就冲着“自由”两个字,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对被单位卡住档案不放的人,深圳重新给建立档案;对因离开生源地拿不到学历证书的大学生,深圳承认其学历。自由,给了那些追梦者没有极限的成长空间。
有着浓重“官本位”色彩和计划经济色彩的东北,最缺乏的就是市场经济的自由基因。而年轻人最崇尚和喜欢的也是自由。金钱既买不来自由,也创造不了自由。创造自由的办法是减少管制,减少管制的前提是大规模削减机构和官员,不过这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在反腐败和改造庞大且惯性强大的官僚机构之间,后者的任务显然更加艰巨。
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哪里年轻人多,哪里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哪里被年轻人所遗弃,哪里也将被历史所遗弃。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对于创新创业人才,自由和机会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有吸引力的诱惑。什么时候东北城市中飞舞的红裙子多起来了,什么时候东北经济的活力就会迸发出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