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人来说,眼下还有什么比保住饭碗更迫切的呢?(图片来源:Guang Niu/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2月6日讯】最近的这一年,刘强东和他的京东日子过得实在是不顺了些。这不,临到年底,网络上京东大裁员的信息又开始传开。
京东当然是选择“辟谣”,斥责网上消息是“恶意造谣”,对外称“公司每年定期都会针对所有人员开展绩效评价和人才盘点,对于绩效表现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岗位调整和优化。”
其实早在10月份,京东就被曝全面缩招,当时给出的回应是“没有的事儿”。今年5月份,刘强东曾表示“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但其实大家都明白,寒冬到来时,“兄弟”的饭碗该砸还是得砸,更何况“缩招”也不止京东一家,阿里、华为 、滴滴、百度均有所动作。那些正在融资途中的创业公司,就更不必说了,他们能“活下来”就已然不错了。
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刘惠璞近日发微博称,从业十六年首次遇到来面试的都是因为被裁员的情况(网络图片)
这个裁员寒冬,HR不相信眼泪,市场只认可你的真实能力。
话说回来,如果你没有过硬的本事、或者过硬的关系,又恰好待在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公司,裁员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常见景象之一。
你要知道,裁员不是人生噩梦的开始
面对裁员,惊慌固然不可避免,但其实也没啥意义。在这篇文章里想重点谈的是:个人被裁之后怎么办?
大致来说,不外三个方向:
其一,奋发有为去创业,或者重新学习新技能成就另一番人生;
其二,找一份收入更低的工作,继续混日子;
其三,在当下的中国,不少在外打拼的人可能会选择,从所在的城市撤出,回老家进体制或者创个业什么的。
先谈第一点。在笔者的印象中,被裁后,个人非但没有沉沦,反而实现人生翻盘的例子很多很多。
最典型的比方说彭博(布隆伯格),在39岁的“高龄”被裁员;彼时,他所在的投资银行遭收购,他被迫离开。多年以后,他说“(这)是我遇到的最幸运的事”,因为没有这一次被裁员,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彭博社以及他那500多亿美金的财富。
不止彭博,奥普拉、J•k•罗琳也都曾经被炒鱿鱼,但是,她们都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走出困境,不仅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个人财富和名气也是节节攀升。
所以,时至今日,遇到有人被裁员或者离职,笔者从来都是说“恭喜有新的开始”。
一个人在某一个岗位上不合适,老板出于仁慈无限包容,其实是害了他。让他换个地方去反思,去重新学习,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才是真正对员工负责。当然,由于公司内耗而让优秀员工出局的情况不在此列。
职场上,与被裁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有一些人因为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接到大公司和猎头的邀请。
朋友老K今年业绩突出,至少接到7家上市公司挖他的offer,年薪超过百万的就有三家,比他目前的年薪略高,北京、深圳、广州的公司都有,直至今天,他还在不断拒绝一些非上市公司的工作邀约。很多人说:过了四十岁不好找工作,但是这个规律显然在老K身上不适用。
牛X的人总是有炒掉老板的潜力,而且是时刻有机会,就看他愿意不愿意。相比那些在HR办公室要死要活,低头垂泪的人,老K的路径显然更好,因为你要明白:HR不相信眼泪。
见过不少遭遇裁员后人生向上的励志男女。总的来说,乐观的,敢于折腾的,学习力强的人不怕裁员,也多半不会被裁员,即使成为职场斗争牺牲品,他们也会很快回到场地中央,希望你是这样的人。
你要知道,对能力强和愿意拼搏的人来说,裁员不是噩梦的开始,裁员只不过是一个逗号,然后开始闪亮新起点。
一成不变,才是人一生最大的挫折
我们再说被裁员之后的第二个选择:找个收入更低,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行业继续混日子。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人确实会被裁员打败,走上这条路。
分析这些人的性格和心理承受力,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来自观念相对保守的家庭,他们的父辈大概率性格中庸。他们的口头禅都是“那不行”、“那怎么可能呢”、“这事儿很难”,他们在骨子里有一种天生的悲观和恐惧,所以,他们害怕改变,渴望稳定。
如果有可能在一份市场化属性更强的工作和一个体制内工作之间做选择的话,他们一定会选择回到体制内去,请自行脑补一下东北某油田的子弟们会做什么选择。
这一类人被裁员之后,他们会继续寻找安全垫,其实就是降格以求:他们会把自己的能力天花板设个上限,这个上限其实也是一生的上限,在这个上限之下找工作,往往也只能找到一个比裁员之前收入更少的工作,当然,也有少数人能够幸运地进入“体制”,谋得一个所谓的“铁饭碗”。
但其实,人生哪有什么铁饭碗,所谓的稳定都需要你付出最昂贵的代价:用时间来换取性价比不高的收入,让你饿不死,也让你难以获得光彩,然后在犹犹豫豫中错过很多,走完一生。
最后在挂掉之前觉得这一生“真TMD不值,好多遗憾”。那些循规蹈矩的老好人,那些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们都在此列,他们都是好人,就是少一点雄心和斗志。
裁员,对于这一类人而言,可能是一个向下的拐点,除非遇到特别欣赏他的“贵人”,而且即便是遇到“贵人”,他们在很大概率上也不敢做任何看似冒险的决定,因此其命运轨迹在被裁的那一刻已然注定。
在笔者看来,最糟糕的日子,不是过得多苦多挫折,而是现在的你可以看到自己10年后的样子。如同一部看了开头便能猜到结局的电影,无趣和一成不变才是生活里最大的挫折。
所以,想告诉大家的是,即便未来的某一天你被裁了(原谅我的乌鸦嘴),你也不要成为上边这类人。
一二线打拼的你,返乡要慎重!
前边也说了,对不少人来说,被裁员之后的第三个选择便是回老家进体制或者创业。如果你是从三线城市回到同级别的城市或者更低级别的城市、乡镇,笔者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不会有那么大的挫败感和不适应。
但是,如果你是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回到老家的话,你得准备承受两个结果:
第一,你的孩子以后可能会怪你没有好好奋斗,以至于他需要靠拼体力和智力,从小城市杀回大城市,这种例子已经见到。
第二,进体制内,特别是老家的体制,这里不多说了,省略三千字,你们自己体会吧。
至于返乡创业,很有可能出现的一个局面是,你会发现自己很不接地气,做什么都不赚钱,最后还欠下一屁股债。
然后,你就开始想:“还是回到北上广深去打工算了。”但这个时候,北上广深的竞争很有可能更激烈了,你想回去却未必能回得去。
于是,你便这样错过了一个让子孙后代,在一个相对富裕更有秩序感更高文明程度的区域生活的机会。
你所谓的无能为力,不过是没拼尽全力
当然,从企业层面和宏观层面来看,裁员未必是坏事,我们可以叹气,可以反思,但不必心灰意冷。
企业因为裁员而元气大伤的固然不少,但是因为裁员而重新焕发生机的其实也有很多例子。裁掉那些完全跟不上节奏,只是消耗现金的员工,很残酷,也很有必要。
这世界变化太快,佳能已经参与小火箭的研发了,人工智能已经在逐渐取代部分工人了,包饺子的食品厂都不见人的踪影了,记者编辑都大面积下岗了,券商的收入早已风光不再了……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
裁员对个人而言是巨大的人生挫折,对历史进程而言,不过是万千浪花中的小小一朵,转瞬即逝,毫无痕迹。
就宏观层面来说,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但更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尽量好的局面。
人口红利正在迅速消失,传统的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已经减速。
媒体上关于消费升级和降级的争论看看就好了,你口袋里有多少银子你心里没点数吗?你每个月要还多少房贷你心里没点数吗?你在”双十一”之后一贫如洗的状况你心里没点数吗?
“双十一”之后的一贫如洗之窘状……(网络图片)
结论再明了不过:绝大多数人因为穷,已经被确认为降级一族,少数人确实在消费升级,因为有了十套房子,再买一栋别墅实在是一点不困难。
前一波造富浪潮已经基本宣告熄火,包括房地产,后一波造富浪潮正在酝酿中,当下正处在一个“动能转换”的阶段,有人说“新三驾马车”是养老、医疗、教育(扯淡!)。笔者个人认为,高新科技和能够给人在精神层面提供愉悦的产品未来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关键是作为个体是否有能力参与到这些增长中?老板残酷地敲掉了你的饭碗,但其实还有很多金饭碗在远处和不远处,你有再出发的勇气和决心吗?
记住一句话:你所谓的无能为力,或许不过是没拼尽全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