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文观止》中的道德内涵(图)

 2018-10-30 04: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古语云:“文以载道”,《古文观止》可谓是文以载道的典范。
古语云:“文以载道”,《古文观止》可谓是文以载道的典范。(图片来源:Pixabay)

古语云:“文以载道”,《古文观止》可谓是文以载道的典范。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文读本。“观止”一词出自《左传》: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至《韶》舞时,说:“德至矣哉!大矣”,认为已达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古文观止》书名中“观止”二字即由此而来,意即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

《古文观止》从中国古代散文中遴选了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并以时代为经,以历代作家作品为纬编排,有论、赞、传、记、书、表、序、赋、诏、疏、碑志等多种体裁。例如它精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礼记》、《史记》中的精髓,还有汉、六朝、唐、宋、明代的名人名作、至理名言等,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既有文学美意,又有哲理教化。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它不但教人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可以说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堪称为“观止”。

《古文观止》选文以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和伦理道德为衡量标准,体现了“文以载道”这一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传统,尊礼、崇德、敬神、重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思想可谓此书的突出特点。

《左传》是《古文观止》选得最多的一部书,所选《左传》十九篇,皆贯穿崇礼尊德思想,以史事说明合礼则兴,失礼则亡。所谓“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上事天,下事地,酋先祖而隆君”(《史记》)。先人制礼,目的在于昭德、在于正人,用礼这一神圣的制度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

如《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一文讲述道:鲁桓公欲将贿赂得来的大鼎放在太庙,大夫臧哀伯认为这是严重违礼的行为,说:“作为国君,应该宣扬美德,杜绝邪恶,以此来为百官做出表率,即使这样,还担心有什么过失,于是通过宣扬美好的德行来示范给子孙后代。……可是现在,摒弃美德而标榜奸邪,竟然将别人行贿的器物安置在太庙里,显现在百官面前,如果百官照着做,那么你又能凭什么去惩罚他们呢?国家的衰败是由官吏奸邪引起的,官吏们丧失德行是由贿赂盛行昭着开始的。现在行贿的大鼎竟安放在太庙里,还有比这个更昭着的贿赂行为吗?”臧哀伯在国君违礼时能够以道德去规谏,可谓恪尽职守。

《左传・王孙满对楚子》讲述道:楚庄王讨伐陆浑的戎族,到达雒水,在周朝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于是派王孙满慰问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远方的国家把物产画成各种图像进献,九州的首领进贡青铜,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各种东西上面都齐备,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恶的事物。因此能够使上下和协,而承受上天赐福。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九鼎再大,也是轻的。……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儒家一开始就把道德价值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古文观止》中政论类文章是占篇幅最大,影响力也最大的一类,这些文章皆体现了以道德为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如《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德政爱民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保民、爱民、养民、教民。因此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成为历代有为的知识份子具有的一种高尚意识,是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古文观止》这方面选文为人们展现出古人的博大胸襟。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勾勒出一幅太守仁政安民,以能使百姓快乐而快乐、与民同乐的图画;王守仁在《像祠记》中描述了古时舜以德化人,以致其“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他感化了他的弟弟像,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像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达到了完美,即使是跟像一样品行不端的人,也还能够感化的。

《古文观止》中也选了借景说理,对宇宙人生感悟的文章。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从景物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渴望能与飞天的神仙一起遨游在永恒美妙的境界中。苏轼的散文,境界开旷,像行云流水,正如他在评说自己的散文《文说》中写的“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读《古文观止》可以领悟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有臣子对君王的谏言,有长辈对后代的谆谆教诲,有朋友赠序,有考试的论文,还有自荐的求职书等等,皆表达了文人的理想和忠孝仁义的道德追求。如诸葛亮的感人至深的《出师表》,陶渊明描绘的世外仙源《桃花源记》,王羲之的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王守仁倡导尊经重道的《尊经阁记》,刘基针砭时弊的奇文《卖柑者言》……

《古文观止》中还有许多名言、警句。如:《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中写的“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东汉文・光武帝临淄劳耿弇》中写的“有志者事竟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的“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韩愈写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原毁》);苏洵写的“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辨奸论》)。

《古文观止》选入的作品注重“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理念,注重道德品行修养,而且辞章优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責任编辑: 云天月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