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不平等的香港”贫富悬殊再创新高(组图)
香港旧城区的一处街头。(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0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乐施会在近日公布《香港不平等报告》,象征贫富悬殊程度的坚尼系数对比再创45年新高,已经到达“极端贫富悬殊”、远超其他已发展地区。报告指出,如此恶劣的情况,来自香港多年以来“不公平”的制度。
乐施会最近公布《香港不平等报告》,根据政府官方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香港过去15年的贫富悬殊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关键的几项数据:
“从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香港的原住户(不包括新移民)收入的坚尼系数由2006年的0.533上升至2016年的0.539,成为45年新高,对比其他要已发展经济体(如新加坡0.356、美国0.391、英国0.351、澳洲0.337及加拿大0.318),情况非常恶劣;
香港最富裕的10%住户和最贫穷的10%住户收入差距,10年间从34倍上升至44倍。贫穷家庭数目高达53万户,当中约30多万户属于在职贫穷,贫穷人口超过130万人;
现时有近21万人蜗居于㓥房,在接近“全民就业”的情况下,在职贫穷人口仍然高达92万。2016年,308,549个在职贫穷户中,接近四成(37.0%,114,467户)每月入息低于相应的综合援助金额......”
富裕的城市、贫穷的人民 原因在哪里?
香港政府在过去10年累积了超过6900亿(港元,下同)库房盈余、今年财政储备突破了11000亿元。不过,香港政府普遍被民间认为没有“还富于民”,根据最新的2018/19年度财政预算,政府经常开支(代表投放社会福利、医疗、教育的开支等)只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4%,远低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
根据报告指出,最令贫穷人口能够受惠的基本社会服务,包括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香港政府投放的开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中,几乎是最后几名。
报告形容,“作为‘纽伦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银根充裕,甚至水浸库房,然而港府一直严限公共财政开支的‘掌柜心态’,在03年沙士疫情爆发后更加大幅度紧缩开支,此后象征政府维持市民福祉承诺的‘经常性开支’一直徘徊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2至13%。”而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在14年间,增长达93,9%。
这说明,在香港经济不断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市民却没有享受到经济发达带来的好处,反而因通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而令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拮据。
报告形容香港政府分配在最能惠及贫穷人口的基本政府服务开支普遍偏低,没有有效扮演资源再分配的角色,导致社会趋向更不平等的局面。”
报告也引述今年5月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指出,香港首21位超级富豪的资产,相当于香港政府可动用的财政储备总额1.83万亿港元,也令香港得到“全球富豪最多的城市”的头衔,而富豪的旗下企业在香港需要缴付的利得税是16.5%,远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及G20国家平均税率(24.2%及28%),而且他们所收取的至少230亿元股息,不用缴纳任何税款。
虽然,低税率是吸引外资来香港投资的主要原因,但香港政府长年不检讨税制、社福制度,都已经令这座城市中的一般市民沦为“经济发展的受害者”。
香港处处可见拾荒老人的身影。(Getty Images)
无力扭转困局 最脆弱的一群人
报告指出,香港目前接近“全民就业”,但在职贫穷人口高达92万,这是一个想当匪夷所思的数字。香港虽然有最低工资制度,但多年来升幅一直落后于通胀,目前最低工资每小时34.5元的购买力,只有2010年时的26.8元,这些劳动人口的实质工资其实不增反减。
报告认为,作为政府机构,香港理应带头为私人企业和其他机构作榜样,但事实是政府将以外判的公共服务以在“价低者得”为前提,因此工人只能领取最低工资,而欠薪、拖薪的情况层出不穷。
报告同时指出,基层妇女、儿童、长者、以至少数族裔是香港最贫穷的一群人。其中贫穷妇女身兼多职、还需要照顾长幼,只能从事多份是低薪、无保障及零散的工作。在香港近十五万参与零散工作的人口,有60%是妇女。
此外,根据统计处数字,香港每3名65岁以上长者,就有1人生活在贫穷线下。虽然香港采用世界银行倡议的四大支柱退休保障制度,但因漏洞问题,造成强积金户口对冲,蚕食了退休人士的劳动成果。
乐施会也指出,目前香港正面对人口老化问题,建议港府推行“以人为本”的财政原则,增加公共共开支还富于民、也要未雨绸缪,例如检讨税制,采取“能者多付”原则,并提高对私人企业财政透明度的要求,减少避税漏洞。
早前香港一个受雇政府外判清洁机构的老人,因觉得这个垃圾桶比较好用, 把“它”偷走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结果被拘捕。(网络论坛)
香港政府怎么说?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在乐施会发表报告后随即发表文章,不点名指控“有公众以错误方法分析,漠视政府在福利政策上的努力”。
罗致光认为,“不应仅以税/福利政策前的坚尼系数来评论政府政策”以及“以外国税/福利转移后的数字比较本地税/福利转移前的数字”等,认为数字之间的比较“不甚公平”。
“如果不用数字比较,那该用什么比较呢?”、“这是什么逻辑?”罗致光的论点明显不得港人信服。《香港01》发表评论指出,罗致光称“来年度(2018/19)的社会福利经常性开支预算将较上年度增加21.3%”,但其实如同乐施会的数据一样,所谓的“加大力度”,其实这个经常性开支与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只达14.4%,比起沙士前的数字还低。“如此言论归根究底都只是数字游戏,任局长如何在税/福利政策前后数字间打转,始于难以掩饰香港贫富悬殊日益严重、且政府无力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