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香港网络上热传一张照片,照片中一名满头白发的老翁推着高及胸口的巨型垃圾桶乘搭地铁。(图片来源:网络论坛)
【看中国2018年3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22日香港网络上热传一张照片,照片中一名满头白发的老翁推着高及胸口的巨型垃圾桶,乘搭地铁。他身穿老旧的黑色风衣,整个人依偎在布满污迹的垃圾桶上,垃圾桶传出的阵阵恶臭令附近乘客都忍不住遮盖口鼻。这名69岁的袁姓老翁,偷这个垃圾桶的原因,竟然是“它有脚踏比较好用”。
根据铁路规定,该垃圾桶尺寸超过限制,不过老翁被职员发现并通报后,就十分合作地把垃圾桶带下车。事件曝光后,第二天警察就以偷窃罪拘捕了该名老翁,目前更准备向法庭起诉他。
《苹果日报》报导,记者走访袁伯居住的单位,其一名陈姓朋友应门,并表示因袁伯出事所以自己来帮忙。他透露,袁伯是一名兼职清洁工人,独自居住在黄大仙下邨,多年来独自一人,没有家人,在领取俗称综援的公共福利金同时,袁伯亦身兼清洁工谋生,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到深夜才回家。
袁伯的单位门外放了一架检垃圾的手推车、大门破烂陈旧、满屋堆满了杂物,并传出阵阵臭味。
据悉,袁伯在旺角地区工作,因觉得工作地点的垃圾桶过于残旧、又没有脚踏,用起来颇为吃力。随后发现自己在黄大仙公屋住所大堂中的垃圾桶有脚踏,打算把两者交换位置,才会出现当日把垃圾桶带上港铁的举动。
补助金难领 物价吞没退休金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香港已经屡见不鲜,大街小巷中他们蹒跚的身影、弯下捡拾垃圾的姿态、以至于在内地游客热衷的药妆店前、等候店家开箱后不要的纸皮,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对他们来说都是下一顿饱餐的饭票。半岛电视台记者德鲁安布罗斯曾形容:“这是香港很常见的景象,在香港一些比较贫困的区域,其实让人很难直视,让人忍不住想政府在哪里、他们的家人又在哪里。”
一名69岁的香港老人的晚年生活,在海内外广大民众的印象中,应该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在这个“全球亿万富豪最多的城市”、“国际金融中心”、“东方之珠”中,人们过的应该是幸福无忧的生活。然而事实上,香港是亚洲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每3个老人中,就有1个老人生活困难、活在贫穷线下。飞涨的物价、加上不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让这些老人成为了表面经济繁荣下的牺牲者。
香港目前已有1/3人口进入高龄阶段,其中有超过30万老人属于“绝对贫穷”,这些老人家在年轻时候大多就是低收入者,生活也难以维持,直到香港近20年快速走向实业空心化、工厂纷纷倒闭与迁移、他们失去了谋生能力,更不用说存钱养老。
香港不是没有老人福利措施,其中港府派发的平均约1500元港币、俗称“生果金”的高龄津贴,需要年达70岁才能申请(根据贫穷线门槛制定);至于俗称综援的公共福利金,对独居老人来说大约每月可得约2000元港币。不过这些福利金并不是那么好领的,除了金额并不足老人维持生活,甚至大半都要用来付租金、居住公营房屋的也须付租金(统计处数据:中位数为1500元),如果老人有子女,还得子女签署“断绝关系拒绝供养”的领救济文件,在香港人心目中是“非常丢人”的,致使老人很难拿到补助,就算有补助、在物价腾飞的年代,也不足维持生活,一旦遇上健康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至于港府规定的“强积金”制度下,市民须把每月薪水中的一部分强制“投资”强积金,以“换取退休金保障”。不过因物价飞涨,很多老人尽其一生存下的退休基金已经被经济洪流吞没。有拾荒老人曾对港台节目透露,自己当初拿到这笔钱以为可以过生活,但物价上涨太快,退休金在5年内就用完了,子女拒绝供养,又不愿意签署“拒绝供养”文件,自己只能靠拾荒维生。虽然香港目前已经废除子女签署声明的制度,但对解决长者贫穷问题效果仍然不大。
社会的改变是进步还是退步?
相信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这些老人的子女为何不帮助父母。过去华人社会依靠大家庭式的紧密联系、父母照顾子女、晚年时子女照顾父母,得以让老人的后半辈子安心度过。然而现代社会功利形式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质与利益冲淡,加上少子化、以及贫富悬殊越趋严重、物价飞涨,年轻人甚至无力照顾家中长者。这时候社会福利措施本可以为老人带来依靠,然而功利主义至上的香港社会、甚至政府,都认为这些没钱没势的老人是“自作自受”,“社会没必要为了他们减慢前进的脚步、也没必要共同承担他们的‘失败’。”
事实上,上述老翁偷垃圾桶事件在香港网络传出后,不少第一时间的留言,都是痛骂老翁、责备他“不顾旁人”的行为。只有少数网友指出,“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这个社会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批判这个老人的错误行为。‘他朝君体也相同’,我们的社会何时变成如此冷漠与无情?”
《端传媒》报导,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有“香港社会工作之父”之称的周永新坦言,自己对香港政府能够推行退休保障制度的心“已死”。周永新2013年曾受港府委讬研究退休保障方案,最后认为“全民退休保障”最有效、遂向港府推荐,但港府随即冷待该会“耗用大量公帑”的方案。
更甚者,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公开批评周永新的方案是“不切实际”、以及“没有认真学术研究应有态度”。这名长年来身兼各项公职、温和儒雅的学者最终痛批,港府向公众推出的咨询文件“不尽不实”、“把香港人当傻瓜”。周永新表示,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政府当年找他,跟他“一直在体制内做委员、研究,立场较保守审慎”有关,当时只是为了逃避公众要求全民退休保障的呼声而找自己做出“迎合港府立场的学术研究”,不料自己竟会“反叛”。
2017年6月,一名75岁的朱婆婆遭食环署票控“无牌贩卖”1元钱的纸皮。她受严重关节炎、鼻黏膜炎、胃病等健康问题困扰,仍坚持不领取综援,以拾荒维生,不料当时应数名外佣要求出售数个纸皮箱时,被埋伏的食环署人员现身检控,面对上千罚金,一天捡拾100公斤纸皮也只能有50-60元收入的朱婆婆几乎崩溃。
大街小巷中推着装满纸皮手推车的老人,已经成为香港的一道“光景”。(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2017年8月港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发表一篇网志谈贫穷长者问题,反映了港府的立场:“用相对贫穷概念的官方贫穷线划分,生活在贫穷线以下人口的比例便会增加,在人口有增加的情况下,贫穷人口便会进一步增加;再加上人口高龄化下长者人数上升,贫穷长者的数目亦会增加得更快。这些都是统计上的现象”;“长者贫穷的数字会有高估”、“综援的水平是香港基本的生活需要,甚至有人(注:大多是争取成立全民养老金的朋友)批评综援水平不足”......而当局提出的一项新措施,是“不少低收入的长者拥有可观的资产,例如自住物业,或是退休时领取了一笔公积金。现时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的‘安老按揭’计划,便可帮助长者把自住物业部分价值变成稳定的收入,选择之一是可以领取金额直至百年归老,而且可以继续住在自己的物业之中。”
有港民曾评论:“这段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第一是港府持续回避绝对贫穷的老人问题,用统计数字来误导香港人,其实贫穷人口不断上升已经是事实了;第二,它反而向‘有一定资产、有自住物业’的老人伸手,要他们把物业交出来,换成向港府持有的证券公司借钱养老,最后物业给证券公司了,老人什么都没有了,正好是港府什么都不用做、一举两得、老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资产变成证券公司的;第三,政府作为公共机构、服务于香港市民,政府每年这么多盈余,都拿去做什么了?重新制定退休计划有这么难吗?还是香港市民在你们心目中已经是最次要的,保住你们的官职、保住你们的‘政治正确’、执行政治任务,才是第一位的,可怜的香港,才20年就变成这样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