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诺贝尔奖拿到手软 为何还失去二十年?(图)

原文标题:诺贝尔奖拿到手软的日本!为何还被说成失去的二十年?

 2018-10-05 07:5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0月1日,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与他的美国同行詹姆斯·艾利森荣获殊荣,令我们羡慕不已的是,本世纪以来,算上少数后来取得美国国籍的日本科学家,获诺奖的日本科学家已有18人,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位诺奖得主。
日本已经18年拿了18个诺贝尔奖。(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8年10月5日讯】10月1日,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与他的美国同行詹姆斯・艾利森荣获殊荣,令我们羡慕不已的是,本世纪以来,算上少数后来取得美国国籍的日本科学家,获诺奖的日本科学家已有18人,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位诺奖得主。

其实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确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口号是“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此前,在诺奖的百年历史中,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还只有9位得主。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已经18年拿了18个诺贝尔奖,所以按照这个速度,50年拿30个奖已经几乎没有悬念。

另外一组数据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诺奖得主取得诺奖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1岁,而他们获奖时平均年龄是59岁,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等待22年。就拿这次得奖的本庶佑教授来说,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免疫抗体,他的主要成果是1992年获得的,从出成果到得诺奖等待26年。

其实,日本非常注重科技,更注重教育,熟悉日元的都知道,自打80年代以后,日元上不印天皇,也不印首相,1万日元,印得人物肖像是“福泽谕吉”,是日本启蒙思想家,被认为是日本教育之父,5千日元是“樋口一叶”他是著名的日本女作家,日本文坛象征。1千日元是“野口英世”是日本的生物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后来日元93年改版,5000日元上印的新渡户稻造也是一位教育家,1000日元印了夏目漱石,是一位文学家。

可见在日本,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极其受人尊敬。通过跟货币的联系,让老百姓深刻的感知知识就是财富,而不是权力就是财富。所以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说日本人一直是这么践行的,现如今日本企业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第一,企业研发费占社会总研发费世界第一,核心技术专利世界第一,专利授权率高达80%以上。全球的高精度设备几乎都来自于日本,就比如手机上的摄像头,以及专业的摄录设备,全都是日本的产品。如果没有日本货,全球的电视台基本全都可以休息了。

有如此多的成就,日本人骄傲了吗?并没有!日本竟然还在居安思危,他们的科学技术白皮书提到,2004年到2015年,日本的科学论文正在减少,媒体也在批评政府的科研投入,说日本2018年的投入只是2000年的1.1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增长最少。即便是每年一个诺贝尔,日本的媒体仍然在唱衰,说日本科学研究正濒临危机,说研究资金、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数量是决定论文数量的三大要素,如果日本在这三个方面继续恶化,未来将难以获得诺奖。

日本人诺贝尔奖拿到手软,为什么还说他们是失去的二十年,甚至是失去的三十年?没错,日本在科技方面的强大,让中国真的是无地自容,但是也应该看到,日本的强大在于技术,高精度仪器,而对他们来说,唯独欠缺了一个时代,那就是互联网及信息通信产业这个时代,他们在经济观念上和商业模式上处于落后的地位,还秉持着上个世纪那种制造业的思路,把所有的力量投在投入纯技术新研发,确实取得了非常震撼的效果,但是在商业模式上始终没有进步,日本伟大的企业,到现在为止,还是只有索尼,三菱,丰田,松下这几家。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那几年,日本人忙着在炒房,在互联网爆发那几年,日本人又在忙着收拾炒房留下的一地鸡毛,所以尽管强大如日本人,在发展的历程中也是有严重失误的,而这个失误就是房地产泡沫造成的,后来奋起直追的时候,日本的终身雇佣加年功序列又不鼓励创业创新,结果导致日本只是技术强大,但却没有商业模式创新。

举个例子,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论技术沃兹更强大,苹果2个人电脑也是沃兹发明的,但乔布斯却通过商业模式发明了个人电脑的时代,将个人电脑送进了千家万户。这就是日本人输给美国人的地方,美国一堆超级企业家,他们技术出身,但最后将技术转化为全新的商业模式,无论是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贝索斯,扎克伯格,拉里佩奇,他们要让技术为商业服务,而日本的思维还停留在技术为产品服务,所以最后就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当然,日本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也好三十年也罢,是针对美国而言的,如果跟中国比较,日本在高端制造业上的技术和科技仍然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但好在中国第二代企业家跟上了信息通信产业。

日本是技术创新有余而商业创新不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日本社会太稳定了,每个人都在年功序列里熬年头,所以能够为一个科研成果熬上几十年,而中国的社会发展太快了,快的有些浮躁,搞科研的不如家里拆房子的,谁还能踏实下来去搞技术呢?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差距,也不要妄自菲薄,保持我们的优势前提下,再去向日本学习,也要警惕日本当年的教训,房地产泡沫和不鼓励创业,固化人力资源,这都是千万千万要小心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