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资源的国家在经济上都变成了一种诅咒(图)
原文标题:让你失败的,恰恰是当初引以自豪的比较优势


资源型国家,为何大多跌入了经济困境与收入陷阱?(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9月3日讯】为什么经济学上讲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真实世界长期看来可能会让你失败?那些上天眷顾的资源型国家,为何大多跌入了经济困境与收入陷阱?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企业和个人如何打造最强竞争力?

重新梳理了中国经济的来时路,我们发现工业革命和经济爆发的重要前提,就是“规模化生产+巨大市场”。因此,持续引爆经济的关键,就是不断找市场。

在思考过程中,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个绝佳的反例,荷兰。荷兰当年具备工业革命爆发的一切初始条件。

市场?荷兰有的是,它第一个完成大航海,最先开辟了全球的通商贸易网络。

技术?有!荷兰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世界领先,日本19世纪后期的造船全是和荷兰学习的。

制度?有!股票就是荷兰人发明的,荷兰有全球最先进的金融市场,它们当时已经能够使用金融的手段跨期交易,还有风险投资行业。

资源?更是好的不得了,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渔业繁荣兴旺,金币的声音叮当作响。

可是,荷兰被定格在了工业革命之前的“小康”社会,也犹如玛雅文明在历史上突然兴盛,又突然消失。

从这个角度看历史,这星球上几乎所有靠资源型产业立国的经济体,都遭遇过经济的转型之痛和中等收入陷阱。除了荷兰之外,还有当年靠棉花立国的印度,依赖石油资源的俄罗斯,依赖铜矿的智利,还有得天独厚要什么有什么的阿根廷潘帕斯大草原。这些上天馈赠的资源,似乎在经济上,祝福都变成了一种诅咒。

这绝对不是偶然,就拿荷兰的案例来讲,荷兰当年是航海立国,渔业是支柱产业。渔业的本质是什么?其实还是一种资源型行业。资源型行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资源在短期内是很难再生的,它没有办法实现精细化分工和规模化工业生产,它无法像工业品一样,源源不断地复制。这是由产业规律决定的,而不是外界流传的那些玄而又玄的国运。(或者某种意义上,能选对行业,也许也是国运在起作用吧)

为什么祝福最后都变成了诅咒?

无论经济体、公司还是个人,人们往往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经济学上,这就叫做比较优势原理。

什么意思呢?在经济学上它是说,你能比竞争者用更低的机会成本进行生产。比如说去养鱼,你能挣100块钱,假如去搞纺织,又要去批发棉花,又要投资买纺织机,还要采购煤炭等能源,算下到手只挣了50块,这不划算呀,还不如家门口直接收网捕鱼赚的多。如果搞纺织,看起来赚了50块,但是考虑到养鱼直接能赚100,那其实你搞纺织是亏了50块。这就是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原理。

可是你认真思考后会发现,在真实的国家经济和商业竞争中,比较优势原理在长期来看很可能是不对的。比较优势其实是在鼓励你做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事情,它只是静态地看当下做什么最有利,但是它没有去考虑,产业会升级,环境会变化。只做自己现在最擅长的事情,只做自己现在最赚钱的事情,它完全符合比较优势原理,但是遵照这一原理照着做的经济体、企业和个人,从长期看,都失败了。

正如贝索斯所说的,能否以超长周期的眼光和视角看待问题,是区别一家伟大企业和平庸企业的重要区别。

这个道理,对经济体完全管用,这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反思得到的结论,

中国古人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做困难的事,打造竞争优势,而非迷恋比较优势,与诸位共勉。

本文留言

作者许树泽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