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感觉越来越穷!中国真的消费降级了?(图)
原文标题:感觉越来越穷!是不是真的消费降级了?
到底是消费升级了还是消费降级了?(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9月2日讯】最近有一个话题讨论的很普遍,那就是到底是消费升级了还是消费降级了?针对这一话题大家都有各自的观点,先说消费降级的观点,这个跟大家的体会一致,觉得到手的钱越来越少了,自己越来越穷了,特别是买完房或者租完房之后,那真是压力山大,至少一半多的收入都给银行或者房东了,于是自己只能省吃俭用,不敢参加聚会,不敢回家见父母,不敢找男女朋友。不敢旅游,甚至不敢生孩子,也不敢生病。
所有的消费都在围绕低价和特价展开,不特价不购物,每天都在关注特价信息,而日常生活也是能省就省,可能住着价值千万的房子,但每天仍然要挤地铁吃盒饭买打折的衣服。大家调侃,这是一个吃着泡面就榨菜,再喝两口二锅头的日子。而在宏观上的数据表现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到了15年以来的最低,今年1-7月份,社消总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9.3%。
而支持消费没有降级的人,甚至认为消费升级的人则说了,大家现在的购物频次要比以前还多了,以前也就是周末逛个街,现在你手机在手,无时不刻都在消费,至于地铁公交,那是便捷性的选择,盒饭也因为外卖的出现性价比越来越高了,至于榨菜,更是消费升级的标志,以前大家都吃廉价的榨菜,现在起码转向品牌了,涪陵榨菜里的乌江系列本身就是高端榨菜的代表,二锅头这种品牌白酒也替代了原来自由市场的散装白酒。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但是网购增速达到30%,可见大家的消费习惯正在向线上大踏步的转移,质优价廉正在成为大家追求的对象。所以结论就是,消费升级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是买贵的东西,更准确的说是,买好的东西,扩大消费的边际。
两方面说的其实都有道理,但其实从两方面的争论来看,完全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说消费降级的朋友,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表现出了一种对现状的不满,他更多的说的是一种体验,一种越来越穷的感觉。在这些朋友的心里,钱还是那么多,但有越来越多的东西要买,有越来越多的钱要花,所以钱总是入不敷出的,而自己很多想买而不能买,想消费而不能消费的东西越来越多,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买替代品,这种感觉其实正是消费降级的来源。他们会说,我如果不用还贷款,不用付房租,能赚更多的钱,应该会消费更多更好。所以跟这种理想中的消费比较,他肯定是降级了,甚至跟他买房和租房之前比较也是降级了的。
而说消费升级的朋友,则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去考虑的问题,认为你本身要买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本身就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甚至以前你租房住,一台电脑一个旅行箱就够了,现在你买了房子,就得添置家具家电,这本身也是个消费升级,只是这个过程很痛苦而已。另外买那些打折商品,也并非是消费降级,很多你根本其实原来就没有需求,比如你原来根本就不用漱口水,但看到打折也就顺手买两瓶。
如果这么争论,肯定不会有结果,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一个公式来表达,那就是经济学对于幸福的定义,那就是幸福=所得/欲望,当欲望不变,所得越大越幸福。当所得不变,欲望减小也能更幸福。而说消费降级的朋友,基本就是因为买房或者租房让所得减少,在欲望不变甚至增加的情况下,幸福感降低。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如果想提高幸福感,也必须缩减欲望才行,比如减少浏览购物网站的次数,少逛街,少跟别人攀比。
我们也应该正视这次大讨论,从中得到正面的信心,那就是我们的消费市场绝对有潜力,有太多的人还有大量的需求没有满足,有需求就是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而像日本那样,最后都没有消费需求了,那才真是病入膏肓了。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些需求,满足这些需求,释放这些需求,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减少负担,增加收入要靠经济发展,而减少负担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你把土地价格降下来,房价降下来,房租降下来,看似地方土地收入少了,影响了地方的支出,但是居民消费增加了,这才是推升经济活力的根本,你让居民富裕了,他就会更加努力的消费,企业也能够得到刺激,从而努力生产,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进入正向循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大家的钱都收上去,替大家花钱,那样才是抑制需求的做法,如果这种思路不改变,我们的经济就永远不可能从出口驱动转到消费驱动上来,什么是发达国家,什么又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非常好划分,发展中国家供给,而发达国家消费,所以不把消费释放出来,永远也成不了发达国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