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高考的学生们(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7月31日讯】河北枣强县18岁的农村姑娘小王,今年以707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姑娘家境贫穷,妈妈体弱多病,还要照顾3个孩子,和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一家6口全靠家中的5亩土地和爸爸外出做零工。
在很多认为“寒门难以出贵子”、“社会阶层固化”的当下,王姑娘的故事自然成了“正能量新闻”,被几家“主流媒体”给报道了。
这样励志的故事,值得报道。可是,今天主流媒体报道王姑娘的新闻标题——《感谢贫穷!707分考入北大,她的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则恶心到我了。
这个标题,既涉嫌断章取义,又涉嫌标题党。王姑娘曾经在自己的作文里说过“感谢贫穷”,于是这4个字被媒体引用到标题里了。她的那篇作文我看了,我没有看哭。我问了几个身边的朋友,他们也没有看哭。难道没有哭的就不是人?
王姑娘的作文里,确实屡次提到了“感谢贫穷”。她说,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了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让我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
读到这样的话,媒体应该看得出来,王姑娘这样写是因为她还是个孩子,对现实的认识还处在幼稚甚至无知状态。媒体难道真的相信贫穷可以让人快乐和满足么?真的相信贫穷带来了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么?真的觉得贫穷会带来恩惠与祝福么?
一个农村女孩,一个中学生,生活在那样的贫困环境之下,不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用这样的鸡汤文字激励自己,为自己努力学习打气鼓劲儿,说出“感谢贫穷”的话,倒也无可厚非的。可是,她所有的努力,也是为了摆脱贫穷啊。
可是,你们这些知道现实真相的所谓主流媒体,却在标题里强调“感谢贫穷!”,你们自己每天想着多挣钱,却把一个孩子的话,当成一种价值观宣扬,不亏心么?你们真的觉得贫穷应该感谢么?那我们国家还费劲“扶贫”干嘛?!
为什么几家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地把王姑娘作文中的“感谢贫穷”放在新闻标题里强调呢?因为他们以发现“正能量”为己任,有时候甚至不惜伪造正能量。
“感谢贫穷”4个字里,就有他们想要的正能量。这个正能量就是,处在贫穷家庭的孩子,社会底层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完全是可以考上大学的,完全是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
把这句话换一种表述方式,就是,那些底层的孩子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不是因为社会阶层固化,而是因为自己不努力。
这就等于否定了“社会阶层固化”的说法,这就等于建设了正能量,这也捂住了那些抱怨社会的贫穷者的嘴。
我认为这不是建设正能量,这反而可能是坏。这是把与王姑娘一样处在贫困中但没能像她那样奋斗出来的孩子,对其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合理化——潜台词就是,都是一样的环境,人家能考707分,你们为什么不能?
王姑娘个人怎么赞美他的生存环境都行,她很可能是给自己鼓劲打气,是一种乐观态度,最多是因为年幼无知才赞美贫穷。但媒体宣扬贫穷值得感谢和赞扬,就是坏。
根据主流媒体的报道,王姑娘的家境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她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读幼儿园。主流媒体,把王姑娘的两个弟弟的照片也都发出来了。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则新闻的下面,我没有发现有人质疑这一家“超生”,没有人指责这一家“越穷越生”。
大家没有对王姑娘的父母进行责难,不过是因为王姑娘成功了。
相反,如果王姑娘没有那么乐观上进,而是因为贫困外出打工遇到了悲惨的事情,比如出现了被拐卖等悲惨的事情而被新闻报道,相信会有网民质疑她的父母的:没有能力养育、保护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孩子?
舆论就是这么势利,也是人之常情。你成功了,大家是不吝惜赞美你以及你的家人的,你失败了,落井下石则是很多人乐于做的。
我们应该替王姑娘高兴,但也不必从她的故事里榨取正能量。再说,即便考上了北大,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在北大,贫穷人家的孩子与富裕人家的孩子相比,还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的,也相信王姑娘能够在大学里学会与贫穷相处,祝她在走上社会后,早日摆脱贫穷。
我想告诉王姑娘,贫穷不值得她感谢,贫穷对人带来的砥砺作用,也不值得媒体赞美。因为多数被贫穷砥砺的人,最终被砥砺“倒下”了,能够站起来的,相对是少数。
前一段,网上流传一篇文章,介绍一部名为《出路》的纪录片。这是导演郑琼用6年时间跟拍3个孩子成长经历的片子。
这3个孩子,一个是甘肃白银市会宁县的马百娟,2009年她12岁,是野鹊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2009年,北京,富商家庭,17岁的袁晗寒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退学,拿着父母给的2万块钱在南锣鼓巷租了个门面开店。2009年,湖北咸宁,县城青年,19岁的徐佳第三次在高三复读。
6年后,18岁的马百娟,已经成为孕妇,她嫁给了自己的表哥。6年前她的理想是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希望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还要挖水窖。
同样的6年里,曾经的北京富家女孩袁晗寒,远赴德国继续学习艺术,并拿到德国一所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后来她回国创办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
也是在那6年里,徐佳终于复读成功,并从一所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他在武汉买了车、买了房,挤进了省会城市中产的队伍。
这3个孩子的故事可以看出,袁晗寒应该感谢富裕,马百娟应该诅咒贫穷。徐佳大概既不要感谢也不需要诅咒,努力工作挣钱还房贷才对。
王姑娘考上了北京大学,马百娟嫁人生子。她们都是陷于贫穷之下的姑娘,如果我们赞美王姑娘身边的贫穷,那我们是不是也得赞美马百娟身边的贫穷?总不能对贫穷双重标准吧!
用主流媒体“感谢贫穷”的逻辑来看,马百娟走向那样的人生道路,是她没有“利用好”贫穷的磨砺,是她不努力所致,甚至有些活该。这个逻辑,显然很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