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青年的现实生活(图片来源:Getty Image)
【接上文:月薪5000 外地年轻人如何活在北京(上)】
【看中国2018年7月19日讯】中国拟将个所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人民币,提高至每月 5000元人民币,由此声称减轻收入中等以下群体的负担。但这项政策真能解决实质问题吗?
本文继续带您走入北漂青年的真实生活。
北漂青年的真实生活
1、李欣
李欣(化名),广告公司员工,月薪为4000元人民币。
她说,找工作时,老板说先实习两个月再转正,实习薪水3000元,跟以前的实习薪水相比,她觉得3000元挺高了,就忘了谈转正后的薪水。结果,转正后第一次拿正式薪水,扣除五险一金,只有4000多元,少得可怜。
她说,闲着的时候还好,疯狂加班的时候,真是想骂脏话。
好在她平时不怎么花钱,4000多还算够用,大头是租房。李欣说她的花钱理念是,无论赚多少钱都会拿出10%存起来,因此她现在有一点点存款。
这种存钱习惯从初中就开始。她很怕自己会有什么事,总觉得应该有备无患。但她现在发现,一过年突然要买票回家、给家人买东西,花销一下多起来,存一年的钱就没了。
她偶尔会借钱,比如房租变成季付、和同事一起出国玩,看到互联网金融软件可以借钱,她就在上面借一点。
对于上边提到的“个所税起征点”上调的新闻其实没感觉,之前也没算过,因为她觉得离她太远了,“我又不是一个月赚几千万的人,少不少就十几块钱吧,”她调侃说,“而且我们的税收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嘛,当然怎么用我是不知道…”
李欣说她喜欢做饭,周末的早晨醒来,她会骑车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菜市场的蔬菜没有超市里的漂亮,也不够规整,但那种饱和度不高的颜色让她更安心,丑陋的样子更朴实,但,关键是便宜。
李欣周末起早去菜市场买菜(网络图片)
她表示,自己一个人生活,开始计较起来,会为了比较同一种蔬菜的价格走许多摊位。 “一块钱能买到两个茄子,六毛钱能带走两颗洋葱,卖菜的大叔还会说给五毛就好了。”
李欣说,炒菜的锅是最便宜的那种,在宜家买的,九块九。但有人告诉李欣这锅用多了,脑子会变痴呆。她吓得赶紧去网络搜索,结果发现, 其实不是吃了铝的人都痴呆,而是从老年痴呆的人身上检测出他们身上有铝 。她笑说,反正那锅适合一个人用,把菜炒完了盛出来,刚好装满一碗。
她表示,现在在考虑辞职。每当她意识到自己目前做的事情和一年前没什么分别,并意识到明年做的事情可能和现在没什么分别时,她就很想辞职。
谈到北京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李欣先是提到,她好友阿林对她说,她再也不想来北京了;而对于李欣自己,她表示不知道会在北京待多久,也不知道以后的她会在哪里? “北京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一个让我不得不去努力的地方。”
2、Joanna
Joanna(化名),航空公司空港后台,月薪为4000 人民币。
她在机场上班,以管培生的身份进入公司,刚开始需要做一些行政、后勤工作。她们公司属于国企,公积金算是北京市最高缴纳标准,这一点她还挺满意。最重要的是有宿舍,省了一大笔房租。
2016 年找到这份工作时,Joanna其实正准备出国,当时她很纠结,后来她妈对她说,女生就在国企待着挺好的,不会很累。Joanna妈在外企上班,每天工作特别累,Joanna的一位表姑之前也在外企,还是世界 500 强,后来休了产假,直接被辞退了。
Joanna看到“个所税起征点”上调的消息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政策前后对她生活没有影响,最多可以省两顿外卖钱。
Joanna说后来搬离宿舍,在机场附近租了房子,月租 1500。她给自己的消费计划是,房租 1500,化妆品和衣服1000元,吃饭500元(她们有食堂),剩下 1000 元她用来做美容等。
当出现“财政危机”时,Joanna会向家里借,“比如我上上个月办了一张健身卡,年费 2300,我还办了 3000 元的私教课,用信用卡支付,当时立刻感觉,哇塞!这个月肯定是还不上了。”
Joanna向她妈借钱还信用卡(图片来源:Getty Image)
Joanna向她妈借钱还信用卡。她妈告诉她,这钱你慢慢还。
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Joanna一度想换工作,但后来她见到她大学的一位室友,发现她生活更加不易。
这位室友在银行上班,每天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让人办卡。虽然这位室友收入很高,到手能有 1 万,多的时候能挣到1万7,但她对Joanna说,“你知道求人办卡多累吗?”她一天都不能休息,风吹日晒,有时他们会在加油站或饭店外面拉横幅,写上什么什么银行几周年庆,办卡有优惠之类的。
这位室友说,她现在是“有命挣没命花”。因为这位室友的家还在农村,生活负担很重。
Joanna还有个同事去了互联网公司,她每个月能挣到 1万3到1万7,那位同事跟她说的还是那句话,“有命挣没命花”。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