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啥体验?(组图)
北京胡同(图片来源:维基)
【看中国2018年7月2日讯】“家里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怎么的一种体验?”有一位在美国的华裔男子的答案也许会出乎您意料。他说家里有十套房也有可能一事无成,他还说张口闭口多少房会被嘲笑、房子真不是什么好资产等等。怎么会这样?赶紧来看看吧!
我不觉得家里有很多套房的孩子有多厉害,大可不必羡慕他们。我爸妈以前在成都拥有10来套房,包括商铺、普通住宅跟酒店式公寓,后来在美国也买了house。在那段时间,我爸非常严肃地说:“你有大好前途,所以股票这类的东西碰不得(后来的中国房产跟股票性质类似)”。
我当时纳闷,我账户上就几万块钱,就算亏完了也不是啥事。后来才明白,我爸是怕资产的涨跌起伏将充斥并占满我的整个心智,让我无心学习与创业,最后落得除了房证跟砖头以外,一事无成。
现在看北京不少是坐吃山空又没有什么文化的拆迁户小孩,其中有一个成天混贴吧到处说自己家里多少套房,还喜欢找他家隔壁的211大学的女孩加微信,结果没人看得起他,在网上加他的几乎是房地产中介。
一、美国人对于房子的思维
到美国去之后,特别是考上了好的大学,接触的世界突然大了太多。每次看国内媒体,以及和完全在中国长大的同学聊天,感觉这代中国年轻人有虔诚的信仰:房子教。
在一个美国同龄人的话语和思维中,房子有5%的比例就已经很大了,大多数人小于1%的,或者完全不考虑买房的。并非因为买不起——在美国一般城市,房子总价约为5-6年的收入,在大城市约为10年的收入,比中国年轻人买房容易十倍。
即便是这样,很多美国人都觉得,花5年的收入来买一堆木头、水泥、砖头?才不干呢!但在中国年轻人心里,房子就是命。我觉得真不可思议。有位刚从中国来波士顿读书的同学,总喜欢说自己家里在北京有十几套房,是真的。但是来得久一点的同学们一般看不起他。为什么呢?举个假想的例子:
如同一个非洲最穷的地方的土著来中国,开口就是“我家屯了一万袋大米”一样。中国社会发展早就过了大面积饿死人的时期,家里的米够吃就行了,没有人比谁的大米多。
不过这位非洲的同学所处的社会还在那个发展阶段,所以就觉得囤积越来越多的大米就是人生最高追求。你向他说房产证比大米高端,他根本理解不了。如果他的社会连法制基础都还没有建立,产权这个词他根本就无法理解,觉得中国人追求的东西都很虚。但是越刚需的东西,其实往往越low。
同样在中国,大家还在一种衣食住行,尤其是住(房子)和行(车)还比较紧缺之下,所以大家就比谁家砖头多。中国学生连到了美国去也是比房比车,整个思维的框框,在美国人看来就很村。如同中国人看那位非洲兄弟一样,不知不觉中暴露了自己的国际社会阶层。
扎克伯格(图片来源:维基)
二、美国人都追求什么呢?
这一代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有钱也不比车、房,甚至不比钱。比如美国年轻人基本不关注在扎克伯格的身价,而更关注他的贡献。美国名校年轻人的价值观里,你所做事情的本身,比你因为做这件事情而挣了多少钱还要重要得多得多。而这在中国好像刚好相反。
我也认识很多家庭很好的白人,包括名校教授的家庭和对冲基金经理的家庭,他们的儿子不仅不屑于考虑车子、房子、名牌,甚至连女生的外表都不这么看重,至少不是选女朋友的第一标准。
例如我的一位家境优渥,且长得比较帅的犹太朋友,当我告知他中国还有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结婚时,将房子车子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并把女性的外貌当作第一重要的考虑因素时,他显得很诧异,并说那至少是美国两代以前(爷爷辈)方有的老旧文化了。
1960年代开始,美国培养出一大批对地产、石油和传统金融(商业银行跟投资银行),以及对这些行业的老旧文化(屯地产、穿名牌、买豪车、找美女结婚等)不屑甚至抵触的年轻人。而这部分人就是我们父辈这一代的美国人。
若从特朗普成长的时期算起,我们这代美国同龄人,已经是美国的第三代了。新文化在美国年轻人,特别是名校年轻人中,已经占据绝对主流。而刚到美国去的中国学生显得很异类,不少还拿着豪车和房产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三、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啥体验?
1.家里除了房子,没其它重要资产和事业的小孩,哪怕在一线城市拥有十几套房子,他们中大多数(不是所有),是没有自己的事业的,有的甚至是一事无成。
他们今后也几乎无法开创事业,这是因为成就事业是需要动力的。这也是为什么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最好的国家,在进入工业时代后,大都成为了最穷或次穷的,比如南美的一些国家,在历史地理学里叫做“资源陷阱”。
2.拿房子和人比其实是一种落后文化的体现。张口闭口就“我家在北京有XX套房”的人,在国外其实大家都看不起的。
3.房子真不是什么好资产,而且在社会中不安全。有渠道的人都diversify了,剩下没有任何渠道和背景的只能傻持着房产。所以房子占其整个人的事业、资产、收入的比例很高的,一般是中国的底层。
现在中国人觉得有很多套房的人特别厉害,只是大家的思维被房产这个概念束缚了而已。过了这阶段,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房产了。就像已经过了饿肚子的阶段了,就不会觉得家里有10袋大米的人比1袋大米的人厉害多少一样。
如果我们把人均收入高,社会发展更厚实的北欧加入对比,就非常明显了。北欧人极度瞧不起比钱、比房产、比资产的人。在北欧,对所有人(包括失业的、存款为负的)的衣食住行、教育(甚至教育公平)几乎完全解决了。
在这种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开汽车容易被骑自行车鄙视(因为不环保),所以北欧上班开车的是越来越少。一个国家的人民长期不缺乏衣食住行,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够用就行,包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