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图)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Pixabay)

【看中国2018年6月15日讯】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1万对,降幅为5.7%。而从不同地区来看,今年一季度结婚率最高的是贵州、宁夏、西藏等地,而结婚率最低的几个地区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除江苏等个别省份之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结婚率普遍偏低。(21世纪经济报道)

而根据民政部数据,2014年,办理结婚登记1306.7万对,比上年减少了2.98%。到2015年,结婚登记1224.7万对,比上年下降6.3%。至2016年,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1132.88万对,环比下降了7.5%。结婚率呈直线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恐惧婚姻?结婚,是一件关乎终身的大事,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人生将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如今对于年轻人来说,结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幸福和快乐,还有巨大的经济压力。买房、买车、办婚礼、拍婚纱照、蜜月旅行……无一不需要巨大的经济开销。更有人测算,近30年来中国人的结婚成本已经翻了近千倍。在大城市拼搏的上班族们,对不断飙升的房价感到压力山大。辛苦上班赚钱,可能连一个厕所都买不起。租房子,又可能会被以后孩子的读书问题,整的头大。小城市奋斗的青年,微薄的工资,让其无法负担完所有的结婚花费。

实际上,“宁愿坐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婚姻价值观,早就不算稀奇了。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年纪轻轻,却不会谈恋爱。他们哪懂什么叫爱?只有父母以“为你好”为名义的洗脑:爱情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婚姻就是过日子,当然得找个条件好的;男人又老又丑也没关系,只要有钱就行,省得自己去奋斗;女强人绝不能要,不听话不贤惠不服从长辈,活该被剩下。这样的场景,让人觉得科幻,那些捏在手里、打印在纸上的“儿女”,就像一个个虚拟机器人,被父母操控着进行配对组合,如果条件合适,就放进一种叫做“婚姻”的空间里,一对男女就乖乖钻进一个被窝过起日子,而父母在一旁密切监视,指挥他们造出下一代。

现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大多头一条便是要求“结婚有房”。在现实生活中,因婚房问题而最终劳燕分飞的情侣也不在少数。于是贫穷,使很大一部分人被迫做起了无房无车无妻的“低碳光棍儿”。很多人有爱情,却不结婚的主要原因是物质条件跟不上,所以干脆拖着。没房子,当然没门也没窗,没门,那怎么让媳妇过门咧?父母攒了一辈子辛苦钱,最多给儿子儿媳买个厕所,运气好的能搭个小阳台,男人压力越来越大,女人要求越来越高,房子成了衡量爱情的惟一砝码。男人铆足了劲工作,发誓不赚到100平米的不泡妞、不结婚,女人拼命花钱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一心想钓得金龟婿。爱情在无情的地产泡沫下黯然失色,年纪轻轻的他们要么负债累累,要么孤孤单单。

君不见,现在农村有大量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汉,因为男多女少的无奈现实,更因为他们不是穷就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而各地动辄10万、20万的天价彩礼,也早就让许多“有为青年”望媳妇兴叹了。如果这些事情离你太遥远。那些收视长红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那些花钱才能看照片的相亲网站,你不会也没看过吧?在那些窈窕淑女和帅哥俊男相互比价时,你难道还假装不知道择偶市场有多“自由竞争”?在这个市场里,没有情投意合,也没有男欢女爱,房子才是浪漫,户口才是春药,门当户对才是真爱无敌。

在高昂的婚恋成本之下,年轻人结婚方式选择的两极分化日趋明显。一部分人选择啃老,另一部分则直接选择裸婚。结婚钱父母出”已经成为很多新婚夫妇应对巨额花销时的首要选择。从父母那一代的“三转一响”,到如今的“有车有房”,结婚要付出的高昂费用,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有网友感慨: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了“半头猪”,而我结婚却要了爹娘“半条命”!

这些让多少年轻人还没结婚,却已经开始对婚姻充满了恐惧。正如西班牙《世界报》所说: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一般来说,社会越发达、个人越解放,就越能遵从自己的感情来选择婚姻;社会越落后,个人的束缚越多,婚姻也就受到越多的限制。所以,婚姻虽然不可能不受到金钱、社会地位等的影响,但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是赤贫年代了,何必拿自己的一生幸福做代价,去换一个所谓的阶层?更何况在婚姻关系中,要求门当户对不是原罪,没有爱情基础的门当户对才是问题。步步精心计算,患得患失,往往误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风青杨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