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园丁文苑】文史常识之廿三:诚实的晏殊(图)

作者:园丁  2018-05-20 14: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在今江西省)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五岁时聪慧过人,十四岁时被江西按抚推荐,以神童参加真宗皇帝殿试。入试后,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为相,1032年为参知政事(副相)加上书左丞。五年后任御史中丞,三司使。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丞相。宋初时有名的四大书院是: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晏殊是睢阳书院(后称应天府书院)升为官学的扶植者。

这次我讲的故事出自下面一篇文言文,引自秦孝义《进德录》:

晏殊为童子时,召至阙下,便令就试,殊一见试题曰:“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当时士大夫各有燕集,殊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命晏殊。执政莫喻所由,次日进覆,上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得对,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眷注日深,卒至大用。

我写文章,是为义务普及文史常识,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方便,我习惯于将疑难字,生僻字作汉语拼音注解和将字意作简单解释,所以我们先解释一下,上面文章中的几个词意。文中“上”乃指当今皇帝。“阙”乃帝王所居之处。“赋”乃是一种文章体裁。“杜门”乃关门之意。“眷”即顾念之意。下面我用白话说这个故事。

少年晏殊被召进皇宫参加殿试,就是真宗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晏殊看了试题说,“用这个题目作赋,我十天以前就已经做过,现在文章还在。请皇上另外出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诚实。殿试通过后,皇帝赐他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事,留在京城秘阁深造。在此期间,他勤奋学习,交友持重,也得到教师陈彭年的器重。当时天下太平,宫廷允许官员选择自己理想的地方去出游,欢宴。就像今日人们就近旅游度假,或开“帕替”(have adinner party)。当时晏殊很穷,不去参加这种活动,就在家与兄弟们在一起讲习读书。有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教师),真宗皇帝点名叫晏殊担任。当时执政大臣不知其故。第二天执政大臣上朝覆命晋见皇上,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都沉醉于游戏欢宴,只有晏殊与弟兄们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之人,正可以教太子读书。”于是晏殊就担任了东宫太子的讲习官。晏殊上任后,皇上当面将他任此职务的原因告诉了他。晏殊也对皇上直言道:“微臣并非不喜欢游乐,只是家贫,无钱不可为之,臣如果有钱也可以参加这些活动。但是无钱就不去。”皇帝更加喜欢他的诚实,认为他懂得侍奉君之大体,经过长期观察,越是喜欢他。三年后,诏试中书,任太举侍奉礼郎。在仁宗登位后,皇上终于赋予晏殊重任,官至宰相。

下面再讲一个晏殊为皇帝献策,制止西夏国进犯宋朝的故事。

在宋仁宗时,晏殊担任副相,曾因上书触犯了刘太后被贬。五年以后皇上又召他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这时盘踞宋朝西北的党项人强盛起来,在天宝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国。西夏几次进犯陕西边境,而宋军将领屡战屡败。晏殊仔细调查,分析了军事形势,从中找出宋军失利原因,出谋划策上奏仁宗皇帝,皇上采纳他的建议,加强军备和防御,采取的措施有:撤销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能够直接决定军机大事;招募训练弓箭手,以备战时需要;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以资助边关军饷;追回各司侵占物资以充实国库等。结果扭转了战局,平定了西夏进犯。

晏殊非常重视办教育,在被贬宣州时,大力支持应天府书院,邀请范仲淹去讲学,他扶植的睢阳书院为宋朝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庆历三年他在宰相任上时,与枢密副使范仲淹共同倡导州,县立学,并改革教学内容。

晏殊不仅为人诚实,性格刚毅直率,生活简朴,而且为官忠厚,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均出自于其门下。宫弼,欧阳修也曾得到过他的栽培和举荐。

晏殊也是个文学家,能诗更善词,他也是婉约派词人,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例如《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云楼,望尽天涯路”都是我所爱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上下联句对仗工整,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他一生作词万余首,现存《珠玉词》136首,在《全宋诗》里收有他的诗作160首。他的文章典雅,书法工整秀丽。他的《中书即事》五言绝句我也很喜欢,即“惨惨高槐落,凄凄余菊寒。粉墙多记墨,聊为拂尘看。”

写到这里,又想起一个典故,就是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对句,晏殊举荐王琪的故事。出处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的《复斋漫录》,不妨抄录于下:

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qi)大明寺,暝日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俾诵一诗云:“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名。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燕城。”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似燕归来。”自此辟置馆职,遂跻侍从矣。

这段故事用现代白话简单说,就是:晏殊去杭州路过扬州,在大明寺休息,日落前到室外散步。叫随从给他读寺内别人题在墙上的诗,但是他要求不要读出题诗人的姓名,他仔细聆听。能令他满意的没有几篇,当又读到一篇诗:“水调隋宫曲……”时,晏殊慢慢的抬起头来问,这诗是谁写的?得知是江都尉王琪的诗,于是他令人把王琪叫来共进晚餐。饭后二人又漫步池边。当时正值晚春,见有花落,晏殊说:“我每想到一个佳句,想不起合适的下联,也不强求对上,就搁置下来,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到现在也没能对上。”王琪随口对说:“似曾相似燕归来。”晏殊会意,觉得他有文才,将他留在身边。回朝廷后,晏殊就向宋仁宗举荐,仁宗皇帝降旨,召王琪进京,授集贤院学士,专任草拟诏书之职。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看中国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