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战火不断,缅军清洗中缅边境另一种族?(组图)
位于中缅边境大山里的克钦难民营(蓝色屋顶)。从中国境内一侧拍摄。(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5年3月16日)
【看中国2018年5月3日讯】当全世界的目光仍在持续聚焦于缅甸若开邦的罗兴亚人难民问题时,另一波难民潮已经在缅北形成。5月1日,联合国缅甸人权状况特派调查员李亮喜(Yanghee Lee)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缅北克钦邦冲突的“急剧”升级发出警报,并呼吁相关各方保障冲突地区百姓的生命安全。
李亮喜表示:“无辜的百姓正在失去生命或受伤,数百个家庭在逃亡。过去几周内,我们在克钦邦观察到的事情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必须立即停止。”
根据联合国人权机构的报告,在过去三周内,共有5000多名平民逃亡至中国边境附近,其中很多是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残疾人。而从今年1月到现在,克钦邦逃亡的难民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人。李亮喜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冲突各方必须遵守国际人道主义原则,采取措施,避免对平民的伤害。
自2011年以来,缅北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之间的战争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而战斗从今年1月开始逐渐升级,据美联社报道,缅甸军方出动了直升机和战斗机,对克钦军阵地进行轰炸和射击。由于缺乏空中力量的保护,克钦独立军不得不逐渐放弃部分阵地,并将部队化整为零,避免与政府军过多的正面对抗,靠游击战和突击式骚扰与政府军展开拉锯。
由于国际社会更多地关注缅甸西部若开邦的罗兴亚难民,缅北的这场战争似乎已经被外界所遗忘。克钦军在中缅边境地区负责监督人道主义援助的一名官员早桡(Zau Raw)对美联社表示:像罗兴亚人一样,克钦族人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缅军想把我们彻底消灭掉,这是一场清洗我们的战争。”
克钦独立军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曾经以寻求克钦族(中国境内为景颇族)的独立为诉求。1994年,克钦军与缅甸政府军达成停火协议,民族诉求也逐渐改变为“寻求更大限度的自治”。2011年,长达17年的停火协议被打破,此后,战争时断时续,至今已造成超过10万的克钦民众流离失所,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暂居在中缅边境上的160处临时难民营里。记者曾于2015年到访克钦军总部所在地拉咱(Laiza),采访了克钦难民事务负责人,对难民营生存状况的恶劣深有感触。
难民营的饮用水问题亟待解决,卫生状况堪忧。(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5年3月17日)
与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不同,超过90%的克钦人信仰基督教,而散落在克钦邦各地的教堂则成为克钦难民的短期避难场所。缅甸政府像对待罗兴亚人一样,限制国际救援机构进驻克钦战区,中国境内的景颇族教会和一些国际教会组织成为向难民提供紧急救助的主要力量,定期从中国云南一侧跨境向难民营运送食品和衣物。但是,由于政府军对克钦军控制地区的压迫,这些救助活动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美国新泽西州的若歌教会,每年都有教友前往缅北救助难民,建难民小学、收容难民孤儿、给难民发放药品、搭建洁净饮用水装置、宣教……带队的陈先生表示,这几年因为战火蔓延,救助工作越来越困难,换过好几个救助地点,也不知道下一次能否顺利进入缅北。
就如发生在若开邦的事件一样,联合国人权机构收到了多起缅甸军队虐待克钦百姓的报道,包括滥杀、绑架、抢劫、酷刑、强奸和强迫劳动等行为。更有甚者,有报道称,缅甸政府军在攻击克钦军的阵地时,将被抓获的克钦平民充当人质或人体盾牌。
4月30日,5000多名民众在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市(Myitkyina)举行了抗议游行。据缅甸媒体《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报道,游行群众呼吁缅甸政府出面阻止缅军继续进攻克钦军阵地,并允许国际救援组织救助那些因躲避战火而隐匿在缅北丛林里的难民。
游行的组织者南普(Nan Pu)表示:“那些被困在丛林里的人,特别是女性,孕妇,老人和五岁以下的孩子,正在遭受痛苦。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和军方,动动怜悯之心,尽快让他们离开那种恶劣的环境。”
昂山素季的民盟政府上台后,一度将与少数民族武装的和平谈判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然而,经历了先后两次“21世纪彬龙会议”之后,全面停火协议的签署看似仍然遥遥无期。第三次“21世纪彬龙会议”已经数度推延,最新的说法是将在今年5月底召开。而克钦独立军正是没有在停火协议上签字的8个少数民族武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