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称为爻,爻分阴阳,阳爻为“--”,阴爻为“--”。(图片来源:Fotolia)
按:月亮又称为太阴,对于我们地球生命的繁衍有着和太阳一样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它所产生的潮汐力使得海洋出现生命的源头。根据月相演绎的纳甲法应用甚广,如道家的炼丹,周易六爻纳甲,天星风水等等。
易经八卦
易经八卦,干☰、坤☷、震☳、艮☶、兑☱、巽☴、离☲、坎☵。古人根据事物的性质不同,用抽象的概念把宇宙的所有事物归纳成八种形态。在自然界中,八卦代表常见的八种自然形态,如:干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虽然只有八种类型,但它可以对应于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可以说它是宇宙信息的宝库。
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称为爻,爻分阴阳,阳爻为“--”,阴爻为“--”。每三个爻组成一个卦。每个卦相互重叠又可以组成一个重卦,上面的卦称之为上卦、外卦,下面的卦称之为下卦、内卦,重卦共有六十四组,称为六十四卦。
纳甲
什么是“纳甲”?纳甲就是把十个天干纳入八卦六爻之中。因为天干的第一位是“甲”,以“甲”概括或代表十个天干,简称为“纳甲”。我们知道“易”代表着日月运行的规律,日月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在东南西北中五个不同的方位,古人观察到在不同的时间里,日月所在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卦象表示。
我们再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从天象上得到启发,然后又是如何“纳甲”的。比如:
每月初三黄昏,一轮新月出现在西方的庚位,此意义与一阳初生的震卦☳相似,所以将天干的“庚”,纳于震卦。
每月初八黄昏,半圆形的上弦出现在南方的丁位。此时月亮的形象上虚下实,阳象增加,和二阳的兑卦☱相似,所以将天干的“丁”纳于兑卦。
每月十五为“望”,这天黄昏一轮圆月出现在东方甲位,此时为满月是阳气最盛的形象,这和三阳的乾卦☰相似,又因为月亮为太阴,壬为水之精,所以将天干的“甲”和“壬”纳于乾卦。
每月十七,月相开始亏缺,阴象开始出现,这一天在平旦时,月落于西方辛位。这和一阴始生的巽卦☴相似,所以将天干的“辛”纳于巽卦。
二十三日,为下弦月,半圆形的月亮在平旦时分在南方丙位消失。此时月的阴象较前更增,上实下虚的形象和艮卦☶相似,所以将天干“丙”纳于艮卦。
三十日为“晦”,这一天的月亮不会出现,代表阴象盛极,此时月全亏,这和三阴的坤卦☷相似,因为癸为阴之精,所以将天干的“乙”、“癸”纳于坤卦。
离为日,坎为月,日月居中,坎卦为中阳☵,所以将“戊”纳于坎卦;离为中阴☲,所以将“己”纳于离卦。
经过如此严密的天象配合,十天干与八卦“纳甲”成功,我们学过:干☰、震☳、坎☵、艮☶为阳四卦,坤☷、巽☴、离☲、兑☱为阴四卦,“纳甲”天干也是以阳干配阳四卦,阴干配阴四卦,阴阳相配的规律完全一致。
干是阳卦,所以纳阳干的首尾两干,即下三爻纳甲,上三爻纳壬;坤是阴卦,所以纳阴干的首尾两卦,即内卦三爻纳乙,外卦三爻纳癸。
乾坤为天地父母卦,象征万物的六子卦,都是有乾坤两卦衍生出来的,所以阳干纳于阳卦,阴干纳于阴卦,而它们的六爻同纳一个天干,即: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
“纳甲法”是首先将十天干纳入八卦的六爻,然后将十二地支的内容带入八卦。然而,后世的易学家们在出神入化的占算过程中,基本上都反客为主,将地支应用放在首位,到了明清时期,六爻纳甲甚至只用地支不用天干了。
責任编辑: 云淡风轻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