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一周香港恒指出现了漂亮的开门红。(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月9日讯】2018年的第一周,全球资本市场再次看香港。香港恒指出现了漂亮的开门红,尤其是聚集着大量内地中资优秀企业的恒生国企指数,更是打了个漂亮的新年第一枪,单周涨幅达到4.3%,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别人要干好几周的活。
可是,这个现象是反常的。
一直以来,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国企指数都是跑输恒生指数的。2017年度,国企指数的回报率是25%,相当不错了。但是恒生指数的年度回报率高达36%,两者竟然相差了11个百分点。
恒生指数的构成主体,是香港本地的大型公司居多,像金融和地产都是垄断性质的企业,当然,恒指还有腾讯,腾讯在过去一年因为几款火爆的游戏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市值也翻了一倍,极大的带动了恒指。就像一只有着超强能力外援的球队,自己实力不错又有强力外援加持,于是有了恒指的年度极佳全球表现。
然而,虽然外援个人能力突出很抢眼,但是球队整体能力,还是要看队伍集体的综合实力。那么如何去观察一个指数的综合实力呢?我们要去看指数背后的资产,这些成分公司本身的质量和利润增长能力。
我们统计了2012年后至今的数据发现,从2013年开始,每年整体法来看,国企指数的年利润增幅,还有股东权益回报率,统统都是高于恒生指数的,也就意味着,其实论实力,国企指数不弱于恒生,甚至可能还略胜一筹。
可是,这就更奇怪了,为什么实力强但是表现却弱呢?这不是2017年一年的现象,而是在连续多年时间里,国企指数都是跑输恒生指数的。难道说,中环手握定价权的那些外资机构们,都戴着有色眼睛,心存偏见的来做一件严肃的投资行为吗?
2018年的第一周,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国企指数远远跑赢恒生指数,是因为一个重要的消息落地:H股全流通。
在过去,大量的H股公司(境内企业,大陆的生意,但在香港上市融资)大部分股份是被锁定被限制流通的,有的公司竟然被锁定了几千亿限售股份无法流通出来。有很多家这样的巨型公司都是恒生国企指数的成分公司,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讲的队员。因此,这部分股权的价值就会被低估。
而即使这批公司的市值表现再好,但又因为股权限制流通,所以它无法为国企指数计入足够的权重(大多数指数的权重,是按照市值来计权重,谁大谁说话分量重谁影响市场)。
这就相当于球队队员虽然个个有实力,但是每个人的实力都被限制住发挥不出来,因此,表现无法与实力匹配,就再正常不过了。所以,这就完全说通了,为什么国企指数作为一个优质资产,但是却一直在打折出售,市场表现也总是跑输恒指。
接下来,我们简单来讨论,为什么限售会影响一项资产的价值。
最直接的原因,这些大型公司,基本都是海外的外资大行在投资,而他们因为自身体量原因,只能选择坐大船。这些巨型H公司,船是大船,但是告诉你,对不起没票,没空位子,所以外资大行迟迟上不了船。这种限制,不仅造成流动性很差,也直接带来了流动性折价,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还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曾经的封闭式基金,因为封闭的原因无法通畅的申购赎回,所以,它常年折价交易,总是一块的资产8毛卖,甚至更便宜,这个折价就有流动性差的因素。
流动性的因素,也同样适用于房地产市场,当限购限售之后,虽然挂牌价不变,但是真实的成交价在下面一定是打折成交的,也是因为流动性变差。反过来的正面案例是内地资本市场,交易者活跃钱又多,因此1块的资产基本都是1块5在卖,甚至更贵。
最后总结一下,市场化的机制,才能带来市场化的能真正体现资产内在价值的好价格。H股全流通的推进,让我们听到了开船前鸣响的汽笛,尘封已久的悬梯和通道,终于向码头发色各异的人群打开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