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竟没钱了:艰辛的白领,滞涨的房价…(图)
【看中国2017年11月30日讯】上海,一直都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所以本文的第一部分,当然是要讲述这个城市的金融业。
笔者就直接给出结论吧:上海已经丧失资金的聚集能力!
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各项存款余额为112,100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底的110,511亿元,增幅仅剩下1.4%。这种增幅是什么概念呢?
中国10月底的存款余额较去年的增幅为8.3%(168.50万亿/155.52万亿),上海的资金增幅,连全国整体增幅的五分之一都没有!至于同期上海的各分项存款数据,同样不算好看。最关键的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上交所、各证券基金等机构存款),出现了显著下降。截至10月底的降幅为7.9%(2.00万亿/2.17万亿)。要知道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各类投资机构星罗密布,汇聚了全国的流动资金,流入股市、汇市、债市等等领域。这些资金,都会在上海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体现出来。然而今年以来,上海居然就出现了近8%的资金数据降幅!而同期中国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的增幅高达13.2%(14.65万亿/12.94万亿)!这么一比较,上海金融业今年的萎缩幅度,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居民的存款数据同样不乐观。截至10月底的上海居民存款较去年底的增幅2.0%(2.56万亿/2.51万亿),而全国同期增幅为6.0%(64.27万亿/60.65万亿)。可见上海的老百姓整体上也挣不到钱了。幸亏上海的企业还能追上全国的平均水平,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幅,上海为4.1%(4.69万亿/4.51万亿),而全国为3.8%(55.11万亿/53.09万亿)。
当资金不再流入上海的投资领域,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服务于投资的高级白领行业,也就是“商务服务业”,即投资顾问、策划、财会和法务行业。2017年1-9月,上海商务服务业整体利润636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771亿剧烈下降17.5%。这是上海自从2011年开始提供分行业利润统计数据以来,商务服务业第一次出现利润下降,并且第一次下降,就是如此大幅度的下降。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商务服务业是上海最重要的第三产业,没有之一。在上海856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中,商务服务业的就业人口高达131万人,远超金融业的35万人和房地产业的50万人。恰恰是庞大的商务服务业人群的存在,能提供完备的从策划咨询到会计法务的全套金融服务,才保证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然而这些精英白领们,今年第一次遭遇了真正的寒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的房价从今年3月份之后就停滞了。到9月份之后,开始有些顶不住的高杠杆炒楼党大幅降价抛售,虽然也还不算是主流,但抛售毕竟已经开始了。整体来说,3月份之后,上海的整体均价就停滞在5万,眼看着就往5万以下走了。在价格停滞的同时,成交量剧烈萎缩,无论一二手房,今年1-10月的成交量同比去年同期都减少了6成以上。关键在于,上海的地产调控政策并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无非就是针对购房客户的限购限贷,针对地产商的限售限签之类,都是随大流的调控手段。连加息以及直接禁止外地户籍客户贷款之类的金融大招都没用上,更没有限制业主转让的所谓“冻结”政策。
在2010年之后的屡次地产调控中,这种随大流级别的调控手段对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来说毫无作用,根本无从阻止上海的房价持续稳定的上涨。因此很多人接受了“京沪永远涨”的论调,他们深切的相信,无论如何调控,上海房价总归是一定要上涨的。然而现在这种简单的调控,就把上海的地产市场打进了极度萎缩的状态。在这种萎缩现象的背后,无非是上海第一次丧失了资金的吸引力,丧失了金融中心的地位罢了。
当然,在这里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为什么上海竟然没钱了?在这里笔者可以给出的解释是:这个城市的房价泡沫,恰恰就是将资金赶出这个城市的原因。当上海人纷纷以内环10万中环8万外环5万而骄傲的时候,真正的企业家群体,正在为剧烈上涨的房租成本焦头烂额。随着他们的撤离,资金当然也随之撤离,并因此给上海的房价泡沫带来了真正的冲击。
最后的问题是:这个已经不配称为金融中心的城市,这个几乎没有了增量资金的城市,这个不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城市,还能如何维持房价泡沫?回归实业之路,重新让“上海制造”之名响彻中国?这个话说起来真是连上海人自己都要笑死。要知道由俭入奢易,现在玩惯了金融的上海人,那真是已经对制造业深恶痛绝,必欲除之而后快。当这个城市的金融之路走到尽头,笔者真是对它的炒楼党们拿什么去付按揭款,充满了好奇……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