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8有大乱 2018年经济会怎么样?
原标题:88通胀!98金融危机!08年次贷!2018年会发生什么?

【看中国2017年11月17日讯】中国股市已经连续下跌,债市更是死气沉沉,十年国债收益率破4%,央行M2创下8.8%的历史新低,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我们反复提到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但现在好像并不乐观,市场利率不断上升,说明大家对于未来的预期越来越糟糕。

历史告诉我们,每逢8这个数字,总有一些经济上不好的事情发生,1978年改革开放是个起点,但也同时表明,1978年是一个经济的低点,而到了1988年我们的物价问题暴露出来,由于价格双轨制,体制的补贴,市场的自由,所以就导致大量投机倒把,把体制内的物资拿到市场上去卖,结果财政补贴负担过重,不解决物价问题,根本日子就过不下去了,随即1988年5月放开了肉蛋奶菜糖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粮票也是那个时候开始逐渐取消的,为此我们还给老百姓涨了工资,以补贴价格改革之后的购买力损失,没想到这一下可炸了锅,8月份开始全国物价猛涨,到处都是抢购潮,1988年的通胀指数CPI上涨了34.8%,大家发现手里的钱一夜之间就毛了。后来我们见势头不对,宣告物价闯关失败,紧急往回收。但为时已晚。物价上涨势头已经不可阻挡。这次大通胀,相当于把1988年之前的居民存款的财富基本清零。以前万元户算是有钱人,而1988年以后,万元户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不过是一种货币假象。

1998年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索罗斯兴起了一场亚洲金融风暴,但当时中国并未开放,只是露出了一只脚,这只脚就是刚刚回归的香港。当时索罗斯席卷东南亚,做空四小龙四小虎的货币,然后在股市上同样建立空头仓位,逼政府加息打压股市,从而双向获利,这个手法几乎把亚洲10年来的财富洗劫一空,而在当年的香港,危机进入了高潮,恒生指数暴跌,从16,800点跌倒了6,500点,跌幅将近三分之二,而香港火爆的楼市也同时崩盘。无数香港人血本无归。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国内的冲击比较间接,大家伙并未明显感觉,但是正式国际环境的恶化,才让我们的国企困难,不得不大刀阔斧的清理债务问题,让国企改制,可能很多人都是在那一年失业的。

2008年这个比较近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席卷全球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开始,而我们这里也格外困难,一方面经济岌岌可危,出口大幅缩减,制造业工厂纷纷倒闭,金融市场崩盘,另一方面输入型通胀猛烈来袭,国际油价达到140美元,造成国内物价高企。央行左右为难,想救市但根本就没有货币空间,最后我们选择了牺牲经济先压物价,进行了连续的加息。这让金融市场雪上加霜,股市从2007年的6,100点,跌倒了1,600点,居民财富损失惨重。而到了2008年底,政策又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开始4万亿刺激,这下过剩产能落后产能集体复活,楼市暴涨,股市反弹。看起来好像复苏了,但其实为日后经济结构调整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而老百姓也在这种暴涨暴跌中,被收割了两次,股市在2009年8月再次见顶,随后开启了慢慢熊途,之后的6年再也没有回到过3,400点。

那么2018年会不一样吗?我们之所以想起了这么多往事,就是因为看到了非常不好的苗头,现在非常疯狂的去杠杆,强烈的金融监管。市场都已经缺钱成这样了,还有人再说央行放水,而央行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的呵护市场流动性。今天的环境远比10年前更加复杂,我们跟外部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而且最要命的是,美国欧洲开始退出QE,他们在逐渐的收紧,我们必须要跟随,如果不跟随,财富也会外流。所以现在的难题就在于,既要保证经济竞争力,又要保证有足够金融利差,还得不断的给企业端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这个任务太难了。现在为了去杠杆,和强监管,已经让社会广义融资大幅下降,而这是GDP的领先指标,也就是说明年的GDP十有八九是个继续探底的过程,苦日子还在后面。

现在大家更担心的是债市,市场利率这么高,大家对于未来流动性的预期非常差,要知道人吓人是会吓死人的,强监管和去杠杆的本意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说白了就是避免债务危机,但如此快速上涨的市场利率,有可能会反过来诱发债务危机。

我一直以来都主张央行收货币,甚至2016年初看到M2反弹到14%的时候,我就说国外收缩,央行还逆势扩张肯定要出问题的。结果果然发生了楼市的暴涨。资产价格严重膨胀,然后就是股市跌债市跌商品跌,能跌的除了楼市,其他都跌了个遍。但现在老实说,看到利率这么快上升,我也有点担心了,害怕央行用力过猛,因为明年美联储还要连续的加息缩表,我们甚至有极大可能还要跟随加息,所以如果现在把市场利率打这么高,明年将非常困难。市场利率高了,银行里的钱就少了,如果央行不加息揽存,银行连存款都收不上来了。到时候市场上就会更缺钱,利率就会更高,企业融资成本会大比例提升,经济会下行,如此循环就真的快爆发债务风险了。

所以明年应该把基准利率加上去,释放紧缩信号的同时,把准备金率降低,补充市场流动性,这样货币政策总体中性,通过缩小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利差的方式,平抑快速拉升的市场利率。否则市场利率再这么下去真的很不乐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齐俊杰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