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纯真,在老师和家长的“世俗”互动中过早消失?(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Adobe Stock)
【看中国2017年11月4日讯】家长群变“马屁群”?那么怎样是微信家长群正确打开方式?“排队”点赞、“盖楼”感谢老师、“炫耀式”晒娃、微商代购……原本作为老师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平台的QQ、微信家长群,已经悄然变味,每天动辄几百上千条信息,让不少家长和老师直呼“受不了”。
微信群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微信群的变味,折射的就是当下社会某些人价值观偏差。家长拍孩子老师马屁的现象一直就有。比如家长在路上遇见老师老远就开始“马屁式”地打招呼套近乎,在家长会上家长对老师的吹捧等。而随着qq群微信群的出现,家长们拍起老师的马屁来也更方便了,以前不好说出口的肉麻词语,也可以随手发出去。在QQ群微信群拍老师马屁还有个特点,就是家长们的马屁往往成集中爆发式,别人拍了,自己不拍好像就会得罪老师似的。
但明明大家都烦,为啥有些家长还要点赞,甚至据说让没点赞的家长“压力山大”,不得不跟上?说到底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在学校,都希望老师能照顾好,所以不错过任何一个讨好老师的机会。而别人讨好了,自己更不敢落下,因此才有人说家长群变成“名利场”,变成“马屁群”。
往细里说,小学生受老师的影响更大,所以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和小学老师处好关系,孩子越小家长越希望得到好的照顾,愿意用送礼的方式来拉拢老师。另外,教师的各项活动,都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连正常的教学也有“课时补贴”。常常课堂教一半,“家教”讲一半,“逼迫”家长乖乖就范,“自愿”交纳不薄的“补课费”。至于晚上“赶场子”,夜里“搓麻将”,节假日“收礼品”,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有的小学老师品行不佳,每逢老师节、中秋节、元旦等节日甚至会做出暗示向学生索要礼品。
在我们的小学里,谁表现最积极,谁就可以当班长,中学里,谁学习最努力,最配合老师工作,谁就可以早早入团早早当班干部,大学里谁最会和老师来事,套交情,谁就最有机会入党、参加学生会工作,然后得到比较好的毕业推荐。从小学就开始班级中设班长和值日生,学校中设大队长和学生会主席,让小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对权力敬畏和倾慕。确立老师的绝对权威,老师会让最喜欢的学生做班干部,并且明显给宠儿们不同的关注和优待,从而刺激他们去表现、倾轧和争宠献媚,为了获得自己所不知道的消息,用列黑名单、教唆孩子写小纸条的方式告密,一切的一切,是为着管理的方便。
一个民族的儿童,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就树立了对金钱和权力的祟拜。而不是注重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非常可怕的。正因如此,有的家长不惜一切移民,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国外上学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不是让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时候,就学会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个孩子太早学会成年人的世俗,哪会在学业和品德上下功夫?
有个真实的事情,一位局长退休后,单位人都为他开欢送会,结果有一个人指出局长把一个字的读音念错了,局长反问道:“我一直都这么念,你们怎么不早点说啊,如果早点说,我就改正过来啊。”一群人直到这时才说,以前指出怕局长不高兴,局长顿时感慨万千。是啊,以前哪个敢说局长的字念错了啊,除非他不想在哪个单位混了。其实这样的丑剧经常在我们生活中上演,而我们每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其中说假话或拍马屁的角色。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信息失真,人际交往的成本加大,人与人之间的内耗成了必需的负担。于是,人们只能依赖送礼、贿赂等不正常的形式撑门面、联络感情、获得对方信任。相反,那些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人,往往不太受欢迎,甚至被指“情商太低”、“不合群”等等。既然你不合群,别人看你就显得有点碍眼,不把你踢出群去,大家说话也不那么方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