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手机制造的悲哀吗?值得父母反思!(图)


父母要深刻的反思并重视手机为何会引起这么难以磨灭的伤痛。(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这些事件发生后,让做为父母要深刻的反思并重视手机为何会引起这么难以磨灭的伤痛。

杭州滨江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从19楼坠下,落在三楼阳台上,当场死亡。警方认定为自杀。事发前,家人发现女孩又在玩手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发生争执,随后女孩跳楼身亡。

河北廊坊市一名13岁女孩很晚还在玩手机。母亲一怒之下,将手机给摔了。女孩带着20多块钱(约台币92元)离家出走,时至今日,仍无音讯。

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作为始作俑者的手机,都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被置放于标题之上,被书写者和受害者当作替罪羊和假想敌!

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孤独,看着这些血淋淋的手机夺命案,我只想说:无辜的手机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教育无能和沟通无力的替罪羊。关于杀死孩子的罪名,手机不背这个锅!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认清并接受的一个真相是:在钢筋水泥和人工智能中长大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要孤独得多。他们不缺吃穿,但他们缺少玩伴和陪伴。他们的童年过早地凋零在,“减负负更重的教育、望子子非龙的焦虑”中。他们很少有机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光着脚丫子在清澈见底的小河和炊烟升腾的小巷玩,也很少有机会在父母无声无争的散养中,一路犯错一路被宽容地不紧不慢的成长。

浮躁的社会、功利的教育和焦灼的父母,让他们不少人在价值观的四分五裂和家长老师的轮番指责中,备受煎熬,无人诉说。他们宁愿对着手机寻找安慰,也不愿和大人多说一句话。很多时候,不是手机夺走了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拱手把孩子让给手机。

父母如果时常给予爱的陪伴,孩子根本不会想玩手机。以我家为例,前段时间,我儿子特别喜欢玩手机,还时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和手机上的智能助手对话:他不管问什么问题,语音助手都会马上回答他。这让他很满足,也很上瘾。

有一天,我强行把手机从他手中夺过来,斥责他玩手机伤眼睛。他哭着反驳:“妈妈,手机比你强多了,你只知道写稿子,我和你说话你都不理我。我和手机说什么,它都回答我。”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的孩子多孤独,而我又多么不称职。我向他道歉,减轻工作的份量,抽出时间陪他玩耍,看他在努力与平和中慢慢成长。这时候,我才明白,在父母有效、高品质的陪伴中成长的孩子,根本不会想玩手机。他会沉浸在畅汗淋漓的游玩,和好奇强烈的探索中,获得饱满有力的自信,取得微末而显著的进步。

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父母自我教育的缺失。“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这个身份,无需考证审核,但也唯有父母这个身份,必须终身学习、不容怠懈。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