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定都洛阳以后,便欲派一位亲近而又有能力的大臣,去安抚河北一带,刘秀(纪元前6—纪元57年)看到这是一个发展个人力量的大好机会,便托人说服刘玄。刘玄同意了这个请求,刘秀就以更始政权大司马的身份前往河北,开始了扩张个人势力、建立东汉政权的活动。
当时的河北,有三股势力,最大的是王郎,他自称是刘邦的后代,号召力很大;其次是王莽的残余势力;再次是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刘秀在河北,每到一地,必先接见官吏,平反冤狱,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汉朝的制度,并且释放囚犯,慰问饥民。所做之事,均顺应民心,因而,得到了众多官、民的喜悦。
当时,有一个叫刘林的人,向他献计说:“现在,赤眉军在黄河以东,如果决河灌赤眉,那么,百万人都会成为鱼鳖。赤盾必灭!”刘秀认为这样太过残忍,有伤天理,定会失去民心,就没有这样做。
刘秀初到河北之时,兵少将寡,地方上各自为政,无人听他指挥,虽能“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但毕竟没有大量军队。他被王郎追捕,曾多次陷入窘境。后来,他逐渐延揽了邓禹、冯异、寇恂、姚期、耿纯等人才,又假借当地起义军的名义,招集人马,壮大声势,并联合信都、上谷、渔阳等地的官僚集团,才算站住了脚。由于他实行宽和的政策,服人以德、不以威,众人一旦归心,就较为稳定。刘秀认为“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他多以宽柔的“德政”,去收揽军心,很少以刑杀立威。这一点,在收编铜马起义军将士时,表现得最为突出。
当时,铜马起义军投降了刘秀,刘秀就封其渠帅为列侯,但刘秀的汉军将士,对起义军很不放心,认为他们既属当地民众,又遭攻打杀掠,恐怕不易归心。铜马起义军的将士,也很不自安,恐怕不能得到汉军的信任,而被杀害。在这种情况下,刘秀竟令汉军各自归营,自己一个人骑马来到铜马军营,帮他们一起操练军士。铜马将士议论说:“肖王(刘秀)如此推心置腹地相信我们,我们怎能不为他效命呢?”直到把军士操练好,刘秀才把他们分到各营。铜马起义军受到刘秀的如此信任,都亲切地称他为“铜马帝”,下定决心,要跟随刘秀到底。
纪元25年,刘秀势力已十分强大,又有同学自关中捧赤伏符来见,说刘秀称帝是奉“上天之命”,刘秀便在诸将的一再请求下称帝,年号光武。称帝之后,便是和原来的农民起义军争夺天下。此时,他仍贯彻以柔治天下的思想,这对他迅速取得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刘秀轻取洛阳,就是运用这一思想的成功范例。当时,洛阳城池坚固,李轶、朱鲔拥兵30万。刘秀先用离间计,让朱鲔刺杀了李轶,后又派人劝说朱鲔投降。但朱鲔因参与过谋杀刘绩,害怕刘秀复仇,犹豫不决。刘秀知道后,让人告诉他说:“举大事者,不忌小怨。”你若能投降,不仅决不加诛,还会保你现在的爵位,并对天盟誓,决不食言!”朱鲔投降后,刘秀果然亲为解缚,至诚以礼相待。于是,众将钦服,英才多归,军民拥戴,大事即成。
(事据《资治通鉴》)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