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的一家工厂。(图片来源:STR / AFP /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7月11日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后来上学、工作就一直漂在外面的东北人,一直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
但这次回乡,令我如鲠在喉。
每次看到有关东北经济的数字,都觉得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毕竟还在东北的家人和亲戚,都还不错。没事买个貂,换个车,旅个游啥的。
这次春节回乡,最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好像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租车里放的音乐都是《粉红色的回忆》《大海》《梦醒时分》,大家聊的都是厂子补贴开了没有,是大集体还是国有,是事业单位还是行政单位。
在外许久,口音发生了一点点变化,但多说,还是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上了出租车,我只要少说话,百分之百绕道。开车时司机师傅旁若无人地抽烟、吐痰、聊微信,拼车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好吧,这是我矫性了,不是我的东北家乡变化了。
最刺激我的一件事,是我专门看了我小学的校园,因为生源并校等问题,学校已经空了,成了一个养牛场,后来奶粉销路不好,倒闭。现在,我曾经的小学校,已经荒芜。也有记忆中的皑皑白雪,但已经摇摇欲坠,满目疮痍。
最令人揪心的是,小学校所在的小镇,20年,除了树大了点,房子破了点,没有一点变化。时间好像在这里来了一个急刹车,望之一时恍惚。
最关键的是,人,变了。我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东北老乡,变了。
什么都讲关系,去任何景点,都不许买门票,站在刺骨的寒风里,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找关系,因为“买票,丢不起这人”。
去窗口办事,没有事先找人打招呼,我亲身领略了什么叫“门难进,脸难看”。正常的事情,不一次性说,非折腾几次不算完。
民心在凋敝。
一不小心,就可能入了圈套,钱是解套的唯一方式。从机关办事人员到出租车司机到酒店的楼层管理到商场销售。热情如春风扑面,翻脸如冰屑啐面。我不知道,他们都曾经历了什么,才可以黑化得这么快。
朋友之间,炫耀的是社会地位和赤裸裸的金钱。大家比赛着喝酒、吹牛,对歪门邪道一点都不避讳,甚至引以为荣。
亲戚之间也是各种攀比,有人直接问一个在上大学的女孩,“咋还没傍上一个大款?”
等着拆迁,等着领补偿款,拿到钱就换房子、换车子、换媳妇,出国旅游。有的看到邻居比自己早拆迁,完成了上述步骤。就贷款,全家出去先旅游一趟再说,因为“早晚会拆迁到,钱早晚是自己的”。
东北衰退,是人的衰退。他们和这个社会自动脱离。太多人沉溺于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之中,每个人都有根有据地讲国家对东北的不公,太多人都愿意相信小道消息,相信“投入几百块,就可换取几百万”的神话。
当然,太多人也相信,“国家不可能眼看着东北不行”,他们相信,国家会出手帮助东北,就像帮助深圳那样。
好吃懒做、投机取巧,好面子,讲排场,我的东北乡亲们,如果不改变自己,东北不可能复兴。
现在,东北的重工业是,烧烤。东北的轻工业是,直播。一个小镇的初中毕业的女孩,在全镇平均工资三千多的情况下,每月靠直播可以赚到两万。全镇的人,视为神话,奉为榜样。
北方最好的东西,豪爽的性格、顽强的毅力、朴实的民风、乐观的态度,进取的精神,崩散了。
哀哉,我大东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