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大佛寺石雕弥勒大佛。(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虔诚向佛,心向修炼,曾在石城寺的弥勒佛像前虔诚礼拜。他的诗作《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就是这段心路历程的见证。
石城寺的石雕弥勒大佛的来历非同寻常。
石城寺,又名宝相寺,又称新昌大佛寺,前身为隐岳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城西三里南明山中。山清水秀,岩石嶙峋,古树苍苍,飞瀑泱泱,曲涧微转,幽洞深邃,风景幽奇。
新昌大佛寺,全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佛像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大佛寺里最负盛名的文物是开凿于峭壁内的石雕弥勒大佛,通高超过16米,两膝相距超过10米。大佛宝像坐落于仙髻岩的石窟中,石窟之外为大雄宝殿,为大佛寺的核心区域。大佛造像座高约2米,整个造像宏伟壮丽,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
据《新昌县志》记载,大佛开凿于南北朝时齐梁年间(约486一516年),前后营造30余年。此佛像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大佛相媲美,目前仍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尊石雕大佛之一。
石弥勒像不仅以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著称于世,而且在佛教造像艺术上也独具特色。石像盘膝而坐;面容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端庄慈祥。额部宽阔,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顶有螺髻。身披架裟,衣着绉招,自然流畅。
大佛寺的开山和尚是东晋名僧昙光。昙光是江苏昆山人,自幼出家,拜访名师,钻研佛学,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僧人。东晋永和初年,昙光漫游江左,宿石城山下,见这里古木参天,石壁千仞,青藤绕石,环境十分清幽,就在这里劈荆斩棘,在山洞里修行。
南齐永明年间,僧护来到石城山隐岳寺,做了隐岳寺的住持。据记载,南齐永明四年(486年),僧护见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而且每至此处能“闻管弦声”,决心就在此岩壁上雕刻弥勒佛大像。
石壁坚硬,进展缓慢,至齐建武年间,僧护圆寂时,只粗粗凿出头部形象,临终前仍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其弟子僧淑等继其业续凿,后来因“资力莫由”而停工。
直到梁天监年间,齐梁时代名僧僧佑受建安王萧伟之邀,专程来到隐岳寺主持凿刻石佛的工程。僧佑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雕刻家。
僧佑来到隐岳寺,见僧护和僧淑所凿的石佛“失在浮浅”,于是再次招集工匠,“大事更张,因旧功铲入五丈”,“扪虚梯汉,构立栈道,状奇肱之飞车,类仙腹之悬阁,高张图范”,造成极精美的石弥勒佛坐像。石雕弥勒大佛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
南朝梁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特为之作了《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赞誉这座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这座“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是经过僧护、僧淑、僧佑三人相继建造而成的,主体工程的设计和完成者是僧佑。在大佛寺大雄宝殿的三层楼阁上,立有“三生圣迹”的匾额,就是指这三位法师楔而不舍地雕凿石佛的历史。
至盛唐开元廿年(公元732年)前后,玄俨律师,对石像作了重大修整,施以“七宝、八珍”,石胎金身,焕然一新,寺宇殿堂也整修一新。
回顾了石城寺的石雕弥勒大佛的历史渊源,可以更深切的理解孟浩然的诗作《石城寺礼拜》。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源自《全唐诗》)
来到石城寺前,只见峭壁如削,洞窟敝开,齐梁年间雕凿的弥勒佛像,就端坐石窟中,佛像镌于崖壁间,金光闪闪。这座雕凿着大佛的峭壁,传闻中,香气四溢又传天乐,如同佛经中所说的香山,其所倚靠并环绕着它的岩山,就象佛经中所说的铁围山,岩色似铁,坚硬无比。
看到佛像,震撼心灵,感觉似真实的“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出现在眼前,无限敬仰,拜倒在佛座之前,礼拜后双手合十,诚心礼佛,一心修行,希望得到弥勒佛的度化。
竹子、柏树密布,树木参天,古寺庭院幽静,年代悠久,而依崖而建、为大佛遮风挡雨的楼台,实在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所稀有啊。傍晚的林壑山岚,升起雾气,色彩丰富,夕阳西坠,余光照射到林壑、雾气、楼台、峭壁上,散发光辉,犹如佛光普照。
腊月八日相传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这一天我邀请寺中大和尚佛堂讲经。接受佛法熏陶后,又受施浴衣去泉堂沐浴净身。当进入泉堂浴池时,自然地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充满八功德水的七宝池,观想眼前的就是七宝池、八功德水,愿此凡身承受功德水的洗涤,洗去追逐名利等尘俗机心,从此身心清净。
晨钟暮鼓,天香袅袅,天乐萦绕,清幽古禅庭院,一片庄严肃穆。当目睹了弥勒佛像,可以想见作者心中升起无限敬仰和感动的情怀,这是多么神圣的佛门之地啊。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这是作者内心最深刻的拜佛感受。深受佛法的熏陶,诗人早已被佛法的博大精深所震撼,而当亲眼目睹了石雕弥勒大佛的庄严法相,更是下定决心,用心修行,希望得到弥勒大佛的度化。像是一种庄严的宣誓,作者把这誓言写进了诗中,流传千古。佛像前许下的大愿,这是多么神圣庄严的誓约啊!
乘上法船,登上归途,这是多少人的大愿呀!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表现了诗人坚定对佛法修炼的决心和意志。尘世中的繁华和一切功名利禄,以及让自己牵挂的恩恩怨怨,在这时都显得那样的渺小呀。只要心中装着佛法,不断的在法中精进,思想中的不好念头以及执着的各种人心一定都会去掉。
如果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中国古代许多有名的诗人、作家,都是信佛或者信道的,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主流,也是维系中华神传文化的一支中流砥柱。他们用妙笔在各自的作品中不断的警醒着世人,要保持对神、佛的正信,心怀善良。他们像是神的使者,为世人和神搭建了一架沟通的桥梁,在世人迷失时,不断点醒人们,一定要坚持对佛道神的正信。
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的字根源自梵文,意为慈爱。根据《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会下生人间成佛,造福于众生。
弥勒是“万王之王”在末世由最高处下走时所使用的佛号,法轮圣王是“万王之王”下到法界时的法号(人间称转轮圣王),所以释迦牟尼告诉他的弟子:法轮圣王也称弥勒。
在佛经中记载了未来佛弥勒(转轮圣王)下世的重大信号,那就是“优昙婆罗花”的开放。
佛经《慧琳音义》卷八载明,“优昙花——祥瑞灵异,天花也,世间无此花,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
佛经《法华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云:“人身无常,富贵如梦,诸根不缺,正信尚难。况值如来得闻妙法,不为稀有如优昙花?”都说明此花开放罕见稀有,是印证“转轮圣王”下世的福音。
优昙婆罗花又名“空起花”,意其生长为“无中生有”,其出现亦不可思议。自1992年以来,韩国、日本、台湾、泰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澳洲、美国各州、加拿大、欧洲、中国大陆各省,相继发现此一纯白纤秀的优昙婆罗花踪影。
今年(2017)按佛纪年是3044年,迎接法轮圣王的优昙婆罗花早已盛开各地,以冰雪之姿向天地颂赞圣王降临。
悠悠千古岁月,弹指一挥间,遥想当年大诗人孟浩然虔诚在佛像前礼拜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诗人高洁的情怀仍让后世的读者感动不已。诗人用他的妙笔提醒着世人,不要忘记来到世间的初衷,净化身心,洗涤心中的污尘蒙垢,才能拨云见日,踏上归途,这是期盼已久的宿愿。
参考文献
1.《孟浩然诗选》,中州古籍,2015年
2.《孟浩然全集》,崇文书局,2013年
3.《孟浩然诗赏析》
4.《弥勒佛和弥赛亚:末劫时期东西方的救世主》
5.《外星生命大揭密》:断开枷锁展开人类新篇(5)
6.《大迦叶为何在大理等待弥勒》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