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起源于目犍连尊者听从佛陀的指示,斋供众僧而解救了本在饿鬼道受苦的亡母。(图片来源:Pixabay)
今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简称盂兰节。其实,盂兰盆节起源于目犍连尊者救母。此故事为目犍连听从佛陀的指示来解救本在饿鬼道受苦难的母亲,因此并非外界所认为的,本是源自儒家文化的忠孝故事。
“盂兰盆”(音译又为:乌蓝婆挐),梵文为Ullambana,意思是“救倒悬”,也就是指解救堕入饿鬼道遭受痛苦的亡者。它是出自于西晋佛教译经高僧竺法护(又称支法护)所翻译的《佛说盂兰盆经》。
目犍连欲救受苦亡母
在《佛说盂兰盆经》中,佛陀是这么开示,引导目犍连去解救亡母的:
释迦牟尼佛的一大弟子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以道眼观审世间之际,发现自己的亡母因为生前的罪业深重而堕入饿鬼道。眼见亡母无法吃喝,已经瘦到不成人形的皮包骨了。目犍连实在哀痛万分,他立即以钵盛饭,送到亡母面前让她享用。目犍连的母亲在得到钵饭后,因为害怕其他饿鬼来抢食,立刻以左手挡住钵,右手赶忙抓饭吃。可是,饭还没到嘴中,就化成火炭,遂让她不能食用。目犍连见状,不禁大叫,悲号涕泣。接着,目犍连立刻去见佛陀,告诉佛陀这件事情的经过。
佛陀对他说:“你的母亲罪业深重,并非依靠你一己之力就能救得了的。你虽然孝顺,撼动天地、天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然而在这件事情上却是无可奈何的。你必须仰仗十方众僧的威神之力才能让你的母亲解脱痛苦。我现在就告诉你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陀指示终成盂兰盆节
佛陀告诉目犍连说:“七月十五日,是十方众僧自恣(结束“夏安居”这种特别修行期的仪式)之际,现在父母是处于厄难中者,以及一切众生应当为七世父母来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等物。并将它们摆放在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这一天,无论是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是在树下经行,或是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是十地菩萨大人,依靠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光无边无际。然而有供养此等自恣僧之人,他们现世的父母、六亲眷属,得以即时从地狱、饿鬼、畜生三种悲惨处境之苦难中解脱出来,衣食无拘;若是父母仍在世之人,得以享受福乐百年;若是七世父母已生天,则能自由舒适的化生,入天华光。”
目犍连听了,立刻遵照佛陀的指示实行,在以盆斋供十方圣僧之后,果然借助僧众的功德而解救母亲脱离饿鬼道。目犍连这才消解了哀痛。
欢喜的目犍连又前去询问佛陀:“弟子的生母,承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而获得善果。未来世的一切佛弟子,是否也应该要奉行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佛陀答复:“问得好,我正要说呢,你就提问了。一切众生皆应当在七月十五日,佛的欢喜日,僧的自恣日这一天,为此生在世的父母、过去七世的父母,来准备百味饭食,安置于盂兰盆中,斋供十方自恣僧。此举能够使得今世父母长命百岁而无病痛,亦没有一切苦恼之患,也能让七世的父母能够离恶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佛弟子应当慈孝,常常忆念父母,乃至七世父母。每一年的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并为他们实行盂兰盆,斋供佛及僧,以报答父母长日养育、慈爱之恩。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法。”
当目犍连遵从佛陀指示,供养众僧并将功德回向给亡母而让亡母获得善报,脱离饿鬼道后,从此往后,民间逐渐盛行斋供盂兰盆。南北朝以后,佛教的盂兰盆节更是成为民间一大节日。
参考资料
任采真〈七月半话中元--地官赦罪和盂兰盆节〉
盂兰盆公案(ctworld)
《佛说盂兰盆经》(维基文库)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维基百科)
盂兰节(维基百科)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