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的“4500亿”和A股的3300点
【看中国2017年8月30日讯】4,500亿和3,300点,都是一个典型的“重要关口”,究竟什么是“关口效应”?怎么才能不被关口效应蒙蔽?
上周全球央行开了一个会议,本来大家指望欧美央行的领导们能给出一点指引和暗示,但是耶伦和德拉吉毫无剧透,总的来说欧美市场没什么亮点。
倒是微观层面,美国市场上,阿里巴巴引起了大家围观。阿里在上周市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300亿美金,亚马逊连续五个礼拜市值缩水,现在市值是4,500亿美金,二者差距只有4%左右。这有点像在看F1,亚马逊在过弯减速,但是阿里还在直线加速,眼看着就要超车过去了。4,500亿是一个典型的关口效应。
同样呈现关口效应的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上证指数在上周五创出了2016年1月份以来的新高。从2016年11月份到现在,市场在3,300点迟疑纠结了将近一年,雪拥蓝关马不前,闯关三次,终于过关。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关口效应。
关口效应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它是一个典型的潜意识效应。人们的思维都是线性的,比如说你连续通过了三次绿灯,心情舒畅,就会认为下一个路口也会是绿灯;再比如说,连续三天艳阳高照大晴天,人们也不自觉会觉得下一天也会是晴天,这都是思维线性的体现。
为什么思维会是线性的呢?这是因为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是线性的,我们从小认知的起点就是学查数,一二三四五开始,学说话,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和文字都是典型的线性特征。许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都证明了,是语言和文字在塑造思维。
正是因为思维的这种内在特点,人们格外的在意关口效应,大家在看待指数和公司市值的时候,会不自觉受到关口影响,就像看汽车拉力赛,似乎每闯过一关,就会理所当然的再闯过下一关。但事实上,市场的运行规律并不是这样,否则你如何解释当年5,000点和6,000点,这些看上去似乎更加重要的关口都闯过去了,但是怎么7,000、8,000这些关口就过不去了呢?
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讲,你如果了解基本原理,就知道关口意义并不大。
对于公司市值来讲,它对于评判一家公司所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但是,一家公司应该值多少钱,本质上是由它能赚多少钱决定的。公司越成长,赚钱能力越强,它的市值就会越大。
这个逻辑正着推论成立,但是反过来推论就不一定能成立。
一家公司市值越大,在过了一个临界点后,它的成长性大多会明显放缓,市值增长速度也会因此放缓。所以,短期冲过了某一个关口,除了证明市场目前很兴奋之外,它不能证明更多的事情,也不能仅因为“冲关成功”而给你带来回报。只关注“关口”而不关心公司本身的竞争优势,就是典型的倒果为因。
说回来,资本市场整体也是一样的,并不是通过一个关口来决定下一个关口,而是企业利润来决定下一个关口能否长期维持。
比如美国长期来看(50年以上)指数回报就是每年9%,为什么是9%呢?因为它企业利润长期平均每年增长9%;
你回过头看中国,中国的指数回报长期是12%,为什么是12%呢?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比美国快,我们的企业平均利润每年增长12%,你长期的投资回报,就是赚企业增长这12%的钱,仅此而已。
这就是它的本质,你找到关键之后,再想一想,它和关口有什么关系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