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蠢得让人哭笑不得的宣传稿(图)

 2017-08-14 05: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新闻 宣传
宣传稿件让人啼笑皆非(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7年8月14日讯】这两天看到几条让人嘀笑皆非的宣传稿件,让人顿生时空错乱、精神错乱、价值错乱,以及全身经脉错乱的感觉。

第一条是某航空公司宣传人员用声情并茂的语句,描述了他们如何保质保量完成为市领导一行66人安排座位的要务,字里行间充满了为自豪感和荣誉感,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堪称新时代的《为了六十六个阶级,嗯,兄弟》。

第二条稿件是某地政法系统的学习交流心得,高度赞扬了某兄弟单位的同志,为了加班把四岁大的儿子留在家中,结果孩子不慎翻窗摔死,该同事拒绝了领导的休息建议,化悲痛为力量,草草办完丧事又回来接着加班,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荣品质。

第三条稿件是九寨沟地震灾区的宣传稿件,一位护士(最初的版本是从成都赶过去,后来改成九寨沟县当地的)不顾自己七个月的身孕,连续奋战15个小时不下火线,还“自豪”地说,忙得忘记了自己是个孕妇,充分体现了舍己为人的优良传统。

宣传稿

仔细看了一下稿件的原出处,你就会发现,这三条稿件都是单位的自我宣传稿件,也就是赖不到媒体头上、找不到记者背锅的稿件。

我就不具体点评这些稿件为什么蠢了,相信大家都能够做出比较正确和明确的判断。我只这么描述一下吧:我以前在报社当编辑,如果我的记者交这样的稿件上来,我可能宁愿撕破脸皮也要狠狠地骂他一顿。

原因无他,这种水平的稿件,不但会给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个污点,而且极有可能给报社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不出所料,这几天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批评声和这几家单位擦屁股的声音,忙得焦头烂额不亦乐乎。至于效果如果,用一句蒲松龄先生的老话来形容再妥帖不过了:那啥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稍微上了点岁数的朋友,都对这样的宣传套路比较熟悉,我且不说是四五十年前的新闻宣传套路,说是上个世纪的手法,估计没多少人会反对吧?

按道理说,这些单位的宣传干事都是从单位里精挑细选的笔头还算过得去的员工,有的还是专门招聘的新闻系毕业的专业人才。我也仔细看了看这些宣传稿,除了价值观之外,在语法上、遣词用句上并没有什么语病,反而流利顺畅得很,尤其是航空公司的稿件,几乎可以说是生动形象一气呵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价值观偏差?

其实仔细一想还是很好理解这其中的差异,你只需要弄明白他们写这种稿子的用途就知道了。

我在报社上班的年代,记者写稿子,是要公开发表到发行量几十万份的报纸上的,有很大一部分的稿件是要给普通的读者看的,所以要讨好普通人;而这一类的宣传稿件,几乎都是发表在自己的内部刊物甚至黑板报上,全部都是给领导看的,所以只需要讨好领导。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稿件,需要完全不同的写作方法。

这一类型的宣传干事,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代代相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宣传稿,即便是前辈倾囊相授,也不过是一个相对更高的单位黑板报水平。当他们突然接到要把宣传稿件发到新媒体上的时候,顿时失去了方向,只能照搬黑板报上领导点过头的内容。

这样的宣传,不出问题才有个鬼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很心酸的事儿。这两年报馆的生意不太景气,以前不少老同事都在寻找新的机会。一方面,大批有着丰富新闻经验的专业人才或者叫熟练工面临转行;另一方面,大量根本不懂新闻也不会写新闻的宣传干事占据着还算衣食无忧的位置。

就仿佛一个代代相传从没打过架的花架子拳师,突然之间要去斗胆挑战MMA选手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可以给我们增加几分茶余饭后的谈资,让我们明白这些宣传干事是多么有恃无恐地脱离这个时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微信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