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康奈尔大学 人类传统与中华文明的复兴(图)


康奈尔大学(图片来源:Sach1tb/维基百科)

【看中国2017年7月26日讯】七月二十三日驱车去拜访距我最近的中国异议人士——一平先生,一平先生热情邀我参观美国排名前十的康奈尔大学,并义务担当导游。

康奈尔大学在小城ITHACA中,距纽约市约五小时车程,象座山城,我们去的时候多云有雾,有点山城重庆的味道;这个城市分布于几座丘陵上及其缝隙中,街道多狭窄,沿街房屋多有细高的PORCH,有点法国风味。康奈尔大学整个校园建在最高的一座丘陵上。

本以为这所名校应该很堂皇,谁知还不如雪城大学气派、新潮;但是规模很大,几乎有两个雪城大学的规模。

校中几乎全是一百年前的古老建筑,与中国古代相仿的精雕细琢,并结合中国古代不具有的仿真雕塑、立体塑形艺术和高层建筑技巧,睹之十分养眼:有一座剧院式的建筑,巴洛克味浓郁,有着德国议会大厦式的圆顶,甚堪玩味;有一处米黄色的哥特式的尖塔,四面挂钟,有点象伦敦大笨钟...然色彩都是米黄、灰白、蓝灰、泥巴色之类的淡雅低调色。

有一处据说是校中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817年,是一座复合的哥特式砖楼HOUSE,是第一任大学校长的府邸,现在已成文物,那砖红色已褪成泥巴色。

移步创始人康奈尔的雕塑前,只见那康奈尔长头高额,身材挺拔,高级士绅着装,衣冠楚楚,蓄着林肯式的胡子,表情严肃,气质高贵,犹若英国公爵,又有林肯检阅军队的神态。

一平在侧,说:这种高贵气质的美国人,早已没有了;从当时美国人衣着的考究,也可以看出,美国已在衰退当中......

我以为,这种精神上的衰退,是抛弃传统的结果,美国与当年北美殖民地的主流的英国和德国新教传统渐行渐远;但今天连英国和德国自己都抛弃了基督教的传统,何况美国乎?

抛弃民族传统的结果,是过份依赖商业和科技,最终导致精神创造力的枯萎。莎士比亚、莫扎特、牛顿、莱布尼茨和爱因斯坦的时代过去了。

随着一平先生进入了康奈尔出资修建的教堂,纯然的巴洛克风格,壁画和雕塑均细腻而精彩纷呈,是耶稣、圣徒的形象和宗教故事,内部宽敞,穹顶高阔,在桔黄壁灯的映照下,望之仿如有阵阵天使的歌唱,隐隐从天堂传来。

而唱诗班演奏台上是一台钢琴和一台宏大的管风琴琴箱,后墙上耸立着一排粗大的光风琴风管,金黄色,两边高,中部低,错落有致,巨大如轮船的烟囱。

第一次亲眼目睹德国人发明的此种宏伟器乐,我不禁感概于欧洲人无与伦比的音乐成就。意大利人圭多达莱佐发明了当今世界最完美的记谱法——五线谱,而德国人发明了大部分古典音乐乐器。

平心而论,此种突出的创造力和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人远远无法比拟的:记谱法的落后和乐器制作技术的低下,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成长,令其只能长成灌木丛,而无法长成西方古典音乐的森林。

其实,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早就蕴藏于欧洲中世纪中期高度发达的古典音乐当中了。

然而,风水轮流转。今天,欧洲古典音乐在西方衰落了,却在中国奇特地逐渐兴起。

我们进入了教堂中康奈尔绅士的墓室,在三具棺木上面,分别陈放着康奈尔和他两个女儿的石膏睡相,都是盛装的睡相,我差点以为是遗体雕塑,惊呼:怎么康奈尔两个女儿这么年轻就死去了!

与建筑的古旧和淡雅对映的,是农学院实验基地的规模宏大和技术的新潮感,白色的钢架塑料棚一眼望不到头,半月锅炉型的实验室凸显着技术质感——这就是现代文明了。

然而转基因和各种抗病、生长激素在增产的同时,其毒副作用把人类推向何方?尚在未知。至少美国白人不如百年前那样漂亮了,胖子和癌症都大大增加。

和我一样,一平也认为物极必反,优美来自平衡;而平衡仅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现象,不可逆更无法葆有。故有的华人网民今日还膜拜于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优越感中,是在做别人的梦,英国也有许多人残梦未醒,撒切尔就是其中一位。

康奈尔是李登辉的母校,农学院就是他的专业所在。瞒过了蒋经国和多数国民党高层的李登辉,几乎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就断送了“百年老店”——中国国民党,这恐怕不是人力所能成就的事情,而是某种天意了;如今蔡英文对国民党的打击,比李登辉、陈水扁都更为凶狠,是经济截断、政治搞垮的灭党式总攻,一平叹息说:在蔡英文的打击下,国民党已经差不多了。

这或许也是好事,国共同归于尽,中国历史翻过了近代以来最痛心的一页。

一平带我去看那壮阔如纽芬兰峡湾般的CAYUGA湖,据说那湖平均深度达数百英尺,在来时的路上,我即从高耸的湖岸,判断出这个一个深水湖。抵达湖滨时却暴雨倾盆,水天迷蒙,无景可观。

这或许预示着中国的暴风骤雨很快来临?如今的中国,处于否极而泰未来的阶段,蓄积了三十年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总爆发不可避免,即将来临,而一个没有道德基础的社会发生剧变,是何种浩劫?辛亥革命、苏东变天,都有社会道德基础,故劫难只会超出世人的想象。

与1949年一样,国将大难,富人先知,方今富商大碗掀起的富人去国出逃潮方兴未艾,“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再次预示了大难将起。

在校园的一处观景台,我们遇见了一对无锡夫妇,带着个十岁的眼镜女儿,男的牛哄哄,一副大陆老板常态,女的热情攀谈询问,对我们的移民身份流露出不可抑制的羡艳神情,他们是专程来看康校的,大有为女儿就读名校打前站之态。

就此可见中国即将来临的悲苦命运。中华文明的大势是复兴,但是重生的代价是浴火,而我和一平只看得见浴火。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曾节明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