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一束”暗藏什么玄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的考运由天定,连考题都可以事先预测,够神奇吧?!
叶祖洽(1046~1117年),福建泰宁城关叶家窠人(当时泰宁属邵武军),字敦礼。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庚戌科状元,奉派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改授登闻鼓院判官,任国子监丞,官至吏部侍郎。
叶祖洽的家乡邵武军有位姓俞的老翁,善于看相,尤其长于借助器物的声响来预测凶吉。这老翁先辈有人在南唐当过太史令,南唐被宋太宗灭掉之后,俞氏便举族徙居于邵武军的泰宁县。
叶祖洽童年时,好以骑羊为戏。有一天被俞翁看见,俞翁对他说:“小郎君!你将来要做天下之魁,应当好好努力,不要老是闹着玩!”叶祖洽听信他的话,果然折节读起书来。
不久,家乡人黄履(1030~1101年,进士出身,后来官至尚书右丞,即副宰相)以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同修国史的身份为母亲守丧,闲居家中。叶祖洽与同县的上官均(1038~1115年,榜眼,后官至给事中)一起去拜黄履为师。他们经过一个小山寺时又遇到俞翁。
俞翁主动迎上前来对他们说:“状元、榜眼,为何都到这里来了?”两人相视而笑,一起问道:“难道真有这回事吗?”俞翁说:“不光有这回事,而且在同一科里。我给你们预选一个题目,可以事先作些准备。”
二人并不相信,但还是继续问道:“什么题目?”俞翁指了指屋檐下一束竹子说:“应该是考这个。”二人笑着告别而去。
到了熙宁三年,殿试内容有重大改变,不再考诗、赋、论三个题,而只考一篇“策问”——即治国方略。这科考试的结果,叶祖第一,上官均第二。这时,他们回忆起当年俞翁的话,才明白竹一束,就是隐含的一个“策”字。
叶祖洽的父亲叶恪年轻时并没有读过什么书,曾有一次到俞翁府上,当时县内有一大群读书人都在场。俞翁看来看去,对其他人都没有作什么许诺,而单单指着叶恪说:“这一位到了60岁时,应当有七品官做,穿银白色的官服。”
众人虽然并不怎么相信种田的叶恪会有什么官做,但自己没有福兆,毕竟都有些失望。
叶恪后来父以子贵,被封赠为朝请郎(正七品),并赐给官服,其时正好60岁。
(事据《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夷坚志》及《能改斋漫录》)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