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流程图。让你看看古代的考试过程有多繁复与困难。(摄影:乙欣)
古代状元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一系列大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在紫禁城内举行的殿试中考取第一名的方可称状元。那么,状元的称谓是怎么来的?中国古代共有多少士子“状元及第”?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有多少人?
状元原本称“状头”
状元最早称为“状头”,在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县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如今考试报名时填写的资料。科举考试结束之后,成绩名列榜首者会被放在最前面,就叫作“状头”。“状头”,亦曰状元。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称鼎元。古代科举考试一直尊崇“学而优则仕”,考中状元为科名中的最高荣誉,所以也叫“大魁天下”,士子一旦考取状元,其地位马上会青云直上,“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新进状元按惯例都将授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一千三百年间 700多人考中状元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一千三百年。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历代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如果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总共为777人。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代,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唐哀帝天四年(907年)丁卯科,在两百八十五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
最大的状元70多岁 最小的年仅9岁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尹枢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辛未科考试中状元时,年已71岁,尹枢也被称为“古稀状元”。尹枢应试还有段轶事。那年,主考官杜黄裳是第一次担任主考官,苦想选才公允之策,三场试毕后他对众举子道:“诸位学士都是当代才子,怎么就没有人帮我一把?”应试者计五百余人,大家面面相觑。尹枢上前问道:“不知您有什么吩咐?”杜黄裳道:“没有人写榜。”尹枢道:“我愿从命。”写到状头时,杜黄裳问:“写谁较好?”尹枢毫无愧色地答道:“非老夫不可!”尹枢毛遂自荐做状元,一时间轰动朝野。
宋代的童子科武状元朱虎臣是古籍中记载的年龄最小的状元。朱虎臣,号武伯,浮梁人。《宋诗纪事》记载:绍兴年间(1131年至1162年),朱虎臣年仅9岁,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标。朝堂之上他面对群臣,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讲评《孙子兵法》,推演《诸葛八阵图》,被朝中大臣赞誉为神童,皇帝特赐予他武状元,官封承信郎。
状元已经不好考中了,既是状元又成为驸马,更是难上加难。(摄影:乙欣)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的有13人
在封建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三者合称为“三元”。乡试是在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经童试录取的生员方有资格应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会试在京城礼部举行,各省的举人皆可应考。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之为会试恩科。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或钦命大臣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中的第一名称为状元。应试者若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都名列第一,即所谓“连中三元”。
旧时戏曲和小说中常有连中三元的故事,其实考中状元已经很难,连中三元更可谓难上加难,历史上连中三元的只有13人。有据可考最早的连中三元的人是唐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崔元翰。
史上最有气节的状元文天祥
在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状元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年)是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年)赴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会试,对策集英殿。宋理宗赵昀以“天道人极”问,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他文思泉涌,运笔如飞,洋洋万言,其中除了部分针对试题作答而外,很多议论大胆独特,被宋理宗皇帝钦点为状元。
文天祥考中状元之时,正好20岁,朝廷授以甯海军节度判官。后曾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元军南下,文天祥率兵抗元,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北京柴市从容就义,其著名的《正气歌》等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文天祥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文天祥的家乡吉安市也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
驸马状元只有唐代郑颢
中国自古以来,民间就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看成男人一生最大的喜事,于是民间文学便进一步将最风光的“洞房花烛”与最荣耀的“金榜题名”联系起来—既中状元又当驸马,后世还出现过不少关于状元驸马的戏剧,如京剧《秦香莲》,又名《铡美案》以及黄梅戏《女驸马》等。
其实,舞台上的状元驸马几乎都是虚构的。比如《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剧中描写的是他北宋年间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为驸马。然而据考,陈世美虽实有其人,但他既不是状元,也不是驸马。《女驸马》中的主人公冯素贞女扮男装进京、冒名应试、高中状元并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故事,更是纯属虚构。
在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郑颢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娶了万寿公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