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代名将哥舒翰的尴尬晚年(图)

 2017-07-21 00: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图为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疆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图为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疆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西元756年六月,潼关,这里见证了辉煌盛唐的落幕,也见证了一代名将哥舒翰的人生结局。时运的无情,个人的无奈,都化作尴尬无言的曲终人散。

安禄山六个月兵临潼关

西元756年以前,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已然延续了几十年,国家承平日久、安逸已极,李唐王朝的君臣们,全然看不到危机就在眼前。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切尽在一念间。

当安禄山这个胡人以弯刀快马掀起安史之乱时,整个国家顿时犹如羊圈中冲进了群狼,到处是惊慌失措、引颈待戮的哀鸣。坦荡的华北平原不过是胡马的演练场,拥有山河之险的东都洛阳也顷刻沦陷,号称名将的封常清、高仙芝一路溃败,安禄山仅用六个月便兵临潼关城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代名将哥舒翰被架上了这个危险的历史舞台。

哥舒翰战功卓著 有目共睹

哥舒翰(?~西元757年),突厥人,自幼资质非凡,文武双全,言行举止极具大汉英雄的风采。从军后,因治军有方,号令严谨,甚得军心,深受名将王忠嗣的欣赏,以军功成为其副手。王忠嗣遭罢职后,哥舒翰接替王忠嗣职务,经营西北,主持对吐蕃作战,多次大破吐蕃,取得了著名的石堡城之战的胜利,收复了九曲部落,将大唐与吐蕃的战线推进到青海湖及黄河河曲以西一线,并在战场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这样,哥舒翰兼任陇右、河西、朔方节度使,成为大唐西北方向的主要军事统帅,其麾下的西北劲卒更是成为日后平定安禄山叛乱的主力,也是唐王朝中衰后,赖以讨伐藩镇、拱卫京师的依靠。唐诗中“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就是盛赞哥舒翰的。哥舒翰多年征战未尝有败,其战功卓著有目共睹。

然而在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前,哥舒翰于755年二月因纵酒过度,已中风瘫痪,赋闲在家。而唐玄宗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只得硬生生地将罹病的哥舒翰推上帅位。

局势凶险 唐军处于下风

当哥舒翰拖着病体勉强来到潼关后,他发现局势远比他想像的凶险。一是唐军在军事上完全处于下风。安禄山叛军是唐朝边兵中的精锐,战斗力极强。而唐朝由于守外虚内,中原地区军事准备几乎为零。西北精兵一时难以到达潼关,故中央政府掌控的军队多临时招募,根本不堪一战。

二是唐军连败,士气低迷,到处望风而降。

三是经历了安禄山叛变之痛,唐玄宗从之前对军事将领的信任、放手转变为防范有加、猜忌甚重。一代名将高仙芝、封常清仅仅因为从战场实际出发而采取战略防御的策略,唐玄宗就听信宦官谗言,将其处斩。即便对于哥舒翰,唐玄宗也并非完全信任。

四是杨国忠、哥舒翰将相不和。杨国忠在当时的所作所为令无数人对他痛恨不已,安禄山造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杨国忠逼反的。故哥舒翰部将王思礼就劝哥舒翰杀杨国忠为民除害。哥舒翰虽未答应此事,但二人的谋划竟被杨国忠得知。杨国忠乃劝玄宗以杜干运(杨国忠心腹)率军进驻灞上监视哥舒翰。而哥舒翰岂是好惹之人?遂借故杀杜干运,吞并其军。这件事令杨国忠、哥舒翰愈加彼此防备,玄宗也更加猜忌哥舒翰。

五是哥舒翰所统帅的潼关唐军,多为各地败兵和新招募士兵,战斗力不强。而且哥舒翰因身体原因,难以处理日常军务,遂委任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不敢独断专行,就让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和李两人互不服气,相互掣肘,致使军中号令不一。

哥舒翰虽然身体残疾,但脑子清醒,他审时度势,继续沿用了高仙芝、封常清坚守不战的策略,试图凭借潼关之险,阻挡安禄山的狂飙猛进,进而再图反攻。这样,安禄山狂攻半年多,毫无进展。针对当时形势,哥舒翰进一步指出:“禄山虽窃据河朔,不得人心,请持重以敝之,待其离隙,可不血刃而禽。”建议玄宗坚守要隘,待叛军久攻不下、军心涣散之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当时的形势也确实如哥舒翰所料,正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在北线,郭子仪、李光弼连败史思明,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在东线,叛军为张巡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在南线,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一时进退维谷,“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已打算回老巢范阳。

哥舒翰被迫出兵 抚膺恸哭

就在战局胶着的关键时刻,玄宗再出昏招,在杨国忠的撺掇下,竟令哥舒翰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哥舒翰深知此时绝不能进行决战,乃上疏劝谏说:“禄山惯用兵,今始为逆,不能无备,是阴计诱我。贼远来,利在速战。王师坚守,毋轻出关,计之上也。且四方兵未集,宜观事势,不必速。”

远在河北前线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建议玄宗:“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极言哥舒翰只可固守潼关不可出兵决战。但玄宗根本不听这些正确建议,严令哥舒翰出关决战。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初四,哥舒翰被迫出兵。行前,这位沙场老将自知此战凶多吉少,乃“抚膺恸哭”,引兵出关。结果,正如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所料,此战唐军全军溃败,紧接着潼关也被攻破,都城长安失陷在即。而我们的哥舒将军也早不复当年的骁勇,竟被部将绑缚在战马上献与安禄山。多年后,大诗人杜甫在名篇《潼关吏》中感叹道:“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一代名将伏地谢罪 折节求生

安禄山见到阶下囚哥舒翰后,小人得志地责备他说:“汝常易我,今何如?”可怜一代名将哥舒翰此时竟全无英雄胆色,居然伏地谢罪,“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想以此来求苟活。

安禄山大喜,封哥舒翰为司空,让他修书招降各地。然而这些哥舒翰的昔日部将接到书信后,都覆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安禄山大失所望之余,马上变脸将哥舒翰囚禁起来。

安禄山嗜杀残暴,最后逼得亲儿子安庆绪杀之以自保。安禄山死后,唐军陆续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在逃往邺城之前,嫌哥舒翰等俘虏累赘,遂杀之。一代名将哥舒翰,折节求生,也只不过多活了一年而已。

責任编辑: 辰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