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财经官员和学者呼吁要对证监会和证券市场“动手术”。(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7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日前结束的中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规格超过以往,本次会议释放多个信号,被指对中国经济相当一段时间都会产生影响。7月18日,一些财经官员和学者呼吁,要对证监会和证券市场“动手术”。
作为中共政府最高规格财经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第五次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这一次会议规格更超过以往历次会议,这类会议通常是由国务院总理主持,但本次会议不仅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纪委和人大也分别有人参加。
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强调金融的重要性,重点提出防范金融风险,并提出三个任务:首先金融的作用是服务实体经济,其次是防范金融风险,第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强化对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对此,香港《经济日报》18日文章分析指,中共十九大预计今秋举行,中央领导层将换届,各方权力博弈更显白热化。习近平此刻旨在防范内部大鳄以“经济政变”扰乱换届。
经济界普遍认为,金融与实体经济本应是彼此依托的,但是中国金融系统长期与实体经济脱节。防范金融风险这两年多次提到,最主要的风险点就是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本次会议宣布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是要解决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各自为政的问题,是监管升级的信号,是习近平当局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方案。
平安证券宏观团队分析认为,无论金融还是实体领域的降杠杆任务尚未完成,金融反腐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金融强监管的趋势仍将延续。2012年以来相对宽松与自由的金融发展环境已然远去,主动防范金融风险的定调,将使得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成为更加名副其实的“戴着镣铐跳舞”。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也就意味着IPO绝不会暂停,而且可能速度还会加快,对于股市来说是个利空。同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和监管部门或发生变化,因为按照惯例,一旦发生重大变化,会由财经官员、学者和媒体提前“吹风”释放信号。
7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撰文表示,监管理念转变是金融稳定的基石,应减少重复监管和监管空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相同金融产品不按照同一原则统一监管是造成监管空白、监管套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金融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
吴晓灵认为,当前金融秩序混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基金管理公司都在发行各自的资管产品,其特点都是集合投资。从法制讲需要修改《证券法》,扩大证券的定义,把集合投资计划明确为证券,纳入《证券法》调整范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也在18日发文提出:取消证监会发审委,由市场选择优质上市公司。
刘姝威认为,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供给或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是发审委审核IPO,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大股东减持套现,不仅金融资源没有实现优化配置,而且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刘姝威表示,由市场选择优质上市公司的供给侧改革可以替代由发审委审核IPO的供给模式,由市场决定金融资源配置,促进证券市场的存量重组和增量优化,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从大陆官媒报道可以看出,证监会发审委是油水丰厚的部门,也是权力寻租、贪腐严重的部门。最近的一起案例是在今年4月份,原深圳证券交易所工作人员、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兼职委员冯小树,参与多家公司首发申请审核,手握重权利用各种方式收受好处,被官方没收违法所得2.48亿元(人民币,下同),并顶格处以2.51亿元罚款,共计4.99亿元,并对冯小树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无论是2015年11月落马的原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还是证监会原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量、原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发行三处处长刘书帆等,都使得“发审腐败”不容小觑。因为发行审核部门掌握着公司能否上市发行股票的绝对权力,所以发审委一直是证监会里最重要的实权部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