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7月9日讯】想成为谷歌人,没这么简单。你需要经过4次面试,还有3关审查,才可以取得门票。
谷歌 (图片来源: pixabay )
到底怎么做才能在征聘过程中,看见应试者的潜能、找到符合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这个大多数公司主管都苦恼的问题,Google是怎么解决的?
前英特尔(Intel)执行长保罗 欧德宁(Paul Otellini)曾对Google团队这么说:"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你们的团队打造出全球第一个人才复制机。透过这套系统,不但能网罗一流人才,还能随公司的成长而扩大。"Google确实人才济济,员工离职后,有的成为了创业家,有的当上了雅虎(Yahoo)、Youtube、AOL的执行长。到底Google召募系统为什么能在这些潜力股还没发光发热前,就看到他们的优秀。
有别于一般公司靠一、两位面试官决定征聘人选,Google创办人赖瑞 佩吉(Larry Page)和谢尔盖 布林(Sergey Brin)采用"团体战"提高选聘的准确度。
应试者不仅要通过召募专员那一关,还得和未来的主管、同事、下属进行面试,加上中立的"审查官"参与,最后执行长也会给予意见,当大家取得共识后,才会决定是否要录取某一位应试者。
对佩吉和布林来说,人难免有偏见,也不容易次次都能客观判断,因此只靠一名面试官决定人选,很容易和优秀人才错身而过。《Google超级用人学》指出,为了找到好人才,Google曾尝试过各种管道,像是在人力资源网站刊登广告,但效果不佳。透过这种方式会吸引大量求职者,但光是前端在筛选履历就花上大把时间。为了更有效率找到合适人选,他们现在主要透过以下3种方式主动出击:
1.内部推荐
向在职员工募集他们认为可以推荐的人才。在公司刚成立的10年里,不少优秀的应征者也都是由员工所推荐。只是,太过依赖内部推荐,造成员工都快用完社交圈里的人选。另一个缺点是,员工并不知道有什么职缺,在思考人选时也比较难有目标。
因此,Google改变做法,针对特定职缺请大家推荐。并且把员工分成20或30人一组,请大家搜寻自己的Facebook、LinkedIn等社区网站里的联络人,召募人员同时在一旁待命,只要有理想人选就立刻追踪。结果,推荐人次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
2.社区管道
锁定一些顶尖企业,Google会将他们的所有员工列成名单,透过社区网站、网络上的报导,评估有谁有潜力成为Google员工。接着,再请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是认识该名单人选的员工进一步评估,最后再接洽对方。
3.建立应征者数据库
Google组织了一支召募团队,同时也研发出一个叫"gHire"的应征者数据库。召募成员会透过网络资源与内部员工推荐,追踪可能适合Google的潜在人选,先与他们建立关系,等待有职缺,或者对方点头后再进行面试流程。每年录取的新进员工中,有半数以上都是用这种方式找到的,且成本远低于委外召募。
Google在创立初期,为求找到优秀人才,曾让应试者最多参加25关的面试,为期超过半年以上。这不仅对应试者是折磨,也耗费面试官大把时间,而每增加一关面试,也只会增加1%的准确度。经过内部研究后,发现只要进行4场面试,大多为期6周,足以决定是否要录取某人,准确率达到86%。
当一份履历投到Google后,会先由召募专员进行分析。为了将人选放到适合的位置上,召募专员必须对所有职位的工作内容非常熟悉。Google业务包罗万象,涵盖了搜寻事业、网络服务、影片工作室、无人车到创投,万一召募专员不够清楚,很可能错失适合其他工作的潜在人才。
履历表经过初步筛选后,召募专员会和应试者透过电话或视讯进行远端面试。最常使用的工具是Google
Hangouts,除了能视讯交流外,双方也能共享萤幕与电子白板,而技术类工作的应征者能和面试官撰写、检讨程序码。在这个阶段,目的是评估应试者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通过了远端面试,应征者下一关是和未来主管、同事以及下属面试。让可能会与应征者共事的团队评估这个人适不适合,另一方面还能避免单一面试偏见以及主管任用亲信的疑虑。
此外,还有一位"跨职能面试官",跟应试者求职的部门没有直接相关。举例来说,如果要面试一位业务,可能会请广告团队担任面试官。由于跨职能面试官的专业背景不同,和应征的人与缺人的团队,并无直接利害关系,能够提供中立的评估。
各阶段筛选给面试者的评价(大约40至60页,包括应试者背景资料细节、外部资料查核、面试官打的分数与各问题的回答),会综合起来再经过3关的审查。
第一关是"征聘委员会",他们会建议是否让某应试者晋级。如果委员会决定不录取某人,则流程到此为止;但若通过,委员会的回馈会纳入资料,送到"资深领导人审查会"。
审查会每周召开一次,由部分高阶主管评估每周的应试人选,而审查官在这个阶段会提出建议,决定录取与否。在这个阶段往往可能想要取得更多资料,进一步评估某项特质。通过这一关,当周的录取人选资料会送到执行长佩吉手上做最终决定,他点头了才行。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