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市场:人民币汇率如此急涨为哪般?(图)

【看中国2017年6月3日讯】2017年5月底,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又一次让业内预测人士大跌眼镜。

过在去的几天里,人民币汇率突然莫名其妙地大涨,其中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Y)创出四个月以来最大涨幅,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月1日更是大涨1.15%,瞬间涨破6.75,连破七道关口后,达到了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人民币汇率的这波骤然冲高,甚至超过了分析师们最乐观的预测界限。巧合的是,就在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也曾无视市场预期而走高,当时就令市场观察人士措手不及过。

上周,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自1989年以来首次调降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而就在穆迪行动的两天后,中国央行一个下属机构就表示正在考虑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增加一个所谓的“逆周期因子”,其实就是政府调控。故而有分析师表示,中间价机制的调整将给予政府更强的控制力。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那么,人民币汇率这次的突发性暴涨,到底是祸兮福所倚,还是福兮祸所伏呢?

事实上,当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因素可以用来支持人民币汇率最近的迅猛涨势。一份非官方的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指标回落到了制造业收缩的水平,这与近期其他一些经济数据遥相呼应,佐证了中国经济在2017年的强劲开局正在退潮。此外,去杠杆措施推高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借贷成本,导致国际投资者在2017年初所持的乐观情绪也有所降温。


2017年5月底,人民币汇率突然莫名其妙地大涨…(网络图片)

这不,国际市场上的货币汇率分析师们也忙不迭地开始匆忙调整各自的预期了。过去四天时间里,至少有八名分析师对人民币的预期进行了修正。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讨论到底是什么因素令今年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稳定走势戛然而止。而大多数的解释不外乎都是围绕央行的“策略调整”展开(策略调整或许是为了抵消5月24日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也或许是为本月美联储可能采取的进一步加息而未雨绸缪),其实,上星期中国央行公布的稳定人民币中间价的新工具则被视为策略转变的一个证据。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正考虑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则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将由“前一交易日日盘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三者共同决定,进一步弱化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驻新加坡的高级市场策略师表示:“中国央行的动机是一个大疑问。市场似乎认为人民币升值之中暗含深意,但我们目前不太确定。总体而言,透明度不足使得人们对中国当局及其政策难以理解和预见。”

据悉,彭博社在近期的5月31日至6月1日间对15位分析师和交易员进行了调查,他们的预测中值是人民币兑美元年底将在6.9350元。而在人民币汇率连涨四天之前,分析师们对其年底的汇率预期还是7元人民币兑1美元。

此外,瑞银集团分析师也提高了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理由是中国对资本外流加强控制和美元走弱。他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到年底前不会跌破7元,相比之下,以前的预期则是7.15。澳新银行驻新加坡的亚洲研究主管在5月31日表示,“中国想抑制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意图很明显。这次事件表明,中国并不满足于人民币兑美元仅仅保持稳定,还试图抑制人民币指数的下跌。”因此,鉴于中国正刻意打消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将年底在岸人民币汇率预期从7.10元上调至6.95元。

瑞穗证券驻香港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中国央行不希望市场能够预测人民币会变强还是变弱。中间价机制调整表明了这一点,所以今后预测人民币中间价将更加困难。鉴于美联储可能收紧货币政策,以及中共十九大之前的政治考量,近期的汇率走势还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靖晔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