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庆端午 养生保健不可少(图)
端午节是一个全民祛病防疫、避瘟驱毒、保健养生的大节日。
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黄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来临,又称重五、端阳节。此时天气渐热,时值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各种蚊、虫、苍蝇滋生,疾病开始盛行,故五月又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
端午习俗除了品尝粽子美食之外,划龙舟、立蛋、午时水、挂艾蒲、佩香囊……各种民俗活动多彩多姿,同时也是一个全民祛病防疫、避瘟驱毒、保健养生的大节日,因此,端午节还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粽子是药膳的一种
慢性病患吃粽子要注意一些禁忌。
“粽子”是中国人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主料糯米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益肺气、止虚汗、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等。主治少食、腹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对盗汗、频尿亦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包粽子的粽叶也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北方多用芦苇叶,南方则多以荷叶、竹叶来包。芦苇叶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荷叶具清热利湿、和胃宁神功用;竹叶清热除烦、利尿排毒,对口腔炎、咽喉炎、牙龈肿痛、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都有疗效。
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南北不同。北方粽一般是甜味粽,加上红枣、豆沙、枣泥等,南方则有咸味粽,里面加火腿、蛋黄、肉类等。其他馅料也可以随意搭配,例如:花生、莲子、芡实、榛子、薏米、板栗……都有很好的滋补保健效果。因此,粽子也可以说是药膳的一种。
不过,粽子多用糯米做成,黏度高,不易消化,其热量高,又含太多的盐、糖、脂肪,缺乏纤维质,不宜多吃,如果一餐中吃了粽子,就要减少主食和其他热量的摄取,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帮助肠胃道消化。睡前2小时不要再吃粽子,以及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例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痛、腹泻。
慢性病患吃粽子也有禁忌,糖尿病患不宜多吃红豆粽和甜粽子;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病人,最好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太油腻或脂肪、蛋白质过高的粽子;胃病患者建议吃大米粽或五谷粽;老人、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也不要吃太多粽子,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避免消化不良。
端午节养生保健要点
1、运动通气血
到户外活动,划划龙舟,可以促进全身气血畅通。(以上皆为fotolia图片)
端午节传统习俗“划龙舟”其实也具备了夏季养生的功用,此因气温渐高,人的情绪容易烦闷不安,导致气血运行不顺、心悸胸闷等症状。而情绪不佳又会影响脏腑的功能,甚至导致精神出问题。
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呼吸清新的空气,再加上划龙舟的运动,能促使全身气血畅通,调理脾胃代谢,增加心肺功能,也化解忧郁的情绪。
2、煮大蒜灭菌
大蒜药食两用,味辛甘,能抗菌、消毒、抗癌、预防感冒等,经常食用大蒜的好处很多。端午节有一个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达到疏通血脉、消毒灭菌的功效。
也有一些地区在端午节有“蒜水沐浴”的习俗,方法是在端午节前一夜把大蒜子外层的薄衣浸泡在井水中,加入少量雄黄,浸泡所得的水就在端午节当天洗脸、沐浴,有预防长痱子、祛斑除痘的作用。
3、饮雄黄酒易中毒
喝雄黄酒是自古以来的端午风俗之一,雄黄,药性性温、微辛、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南方地区的人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脸上、耳、鼻、额头、手足心等处,希望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的伤害。
此外,成人还饮用雄黄酒来避邪,但是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硫化砷,加热后会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有剧毒、腐蚀性,虽然少量服用,可治惊痫、疮毒,但由于毒性大,极少用于内服,一般内服多入丸、散剂。如果一定要喝雄黄酒,必须经医生指示,以免造成人体损害,且遵古法泡制的雄黄酒才能饮用。
4、挂香囊预防传染病
“端午至,五毒出”,端午时节疫病容易流行,尤其是抵抗力薄弱的小孩子容易被传染,因此,自古流传端午节在胸前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中药店制作传统香囊的配方不同,常用的有:冰片、苍术、川芎、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香白芷等,因为有些药味比较刺激,所以随身佩戴即可,不适合用鼻子使劲的嗅闻,有些成人是将香囊系于腰间,也可以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刺激鼻黏膜,提高鼻黏膜上的抗体含量,达到预防白喉、水痘、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效果。
5、悬艾蒲驱蚊防病
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上,悬于堂中。艾草和菖蒲是端午节最常见的香草,艾草的奇特芳香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消毒防病,中医以艾入药,有祛寒湿、理气血、暖子宫的作用。菖蒲的叶片亦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杀虫灭菌、提神通窍、健骨消滞。
端午前后采的艾草,药性最佳,因为新鲜的艾草有微毒,可以先把艾草挂在厨房里晾干,让其香气自然挥发后收藏起来,隔年再用。
此外,可以将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煮后当茶饮用,或泡酒来喝,能收到很好的保健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