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商业银行缩表更可怕

作者:陶冬  2017-05-19 1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2017年5月19日讯】美国开始讨论缩减资产负债表,准备温和地退出QE;其实中国已经在做了,只是不讲而已。在笔者看来,中国的货币环境正常化始于去年晚秋,“房子是用来住的”一语,开启了中国央行的资金成本正常化的程序,银行间利率以及债券利率节节上升。

4月25日的政治局会议,则启动了流动性量化收缩的过程,货币环境正常化进入了第二阶段,对经济、市场的影响可能十分深远。政治局会议后的声明只有短短数段,但是提到金融75次、风险22次,执政党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量化收缩(或曰缩表),其实在第一季度已经悄然展开了,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此期间收缩了1.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超出了农历新年后的季节性调整。央行缩表多少有些无奈,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导致被动式的流动性收缩,但是这次不同了。

目前出现的是商业银行大幅收缩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政府要求金融去杠杆去风险,反腐败浪潮席卷金融行业,金融监管雷厉风行,这一切带来了一场信用收缩。这场银行业主导的信用缩表,尤其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快速削减。最新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委托、信托、未贴现承兑汇票业务大幅萎缩。由于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信用扩张基本上靠表外扩张完成的,这次突如其来的表外收缩的冲击比数字上可以看到的更凶猛。信用断流对经济和房地产业所构成的风险,可能比资金成本上涨更大。

银行缩表的第二个影响,是信用债成本的飙升和集资能力的下降。过去两年,中国经济的整体杠杆水平还在上升,不过将集资平台从理财产品移向信用债使得资金成本大幅下降,集资也更规范。信用债市场环境突变,可能令严重依靠借新债还旧债的部分企业的违约风险大幅上升。同时,储蓄增长明显放缓,银行争夺存款之战一触即发,货币环境正常化正在由货币市场的“假加息”,传导向实体经济的真加息。

据笔者观察,近期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流动性短缺,主要涉及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缩,其烈度可能比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更高,债市股市的表现折射出信用环境的改变。为了舒缓压力,央行重启了公开市场操作,不过相信货币环境正常化还将继续,金融强势监管还将继续。

货币环境正常化、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力度、肃清金融腐败,长远看都是好事,乃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所必需。不过各部门纷纷推出的措施,却在制造一个叠加共振效应,有可能导致信用环境的矫枉过正。防范风险反而成为制造新风险的源头,就事与愿违了。这是需要警惕的。

責任编辑: 岳尔 校对:文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