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如何国际化? 央行副行长回答四个字(图)


很多迹象显示,人民币全球化在放慢甚至在后退。(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4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4月21日-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春季年会。中国财政部、央行等部门高级官员参会,与会者们对“50年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下的SDR”进行专题讨论。

有媒体向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提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会出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问题。易纲提到作为国家中长期战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时表示,正在“稳步推进”,并且加重语气两次重申了这四个字。

易纲解释称,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短期需要平衡的利益,如保持出口的稳定。因此,不是激进而是稳步。同时这也是中国汇率政策的一种态度,也是寻求和美元的一种协调和平衡。

但是很多迹象显示,人民币全球化的努力程度在放慢,甚至在后退。中国经济正面临诸多压力:一方面是川普(特朗普)当选后,美元达到13年来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放缓导致资金外流。

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们已经看到,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和允许汇率自由浮动,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现在既然代价很明显,中国央行决策者们可能意识到,他们并不愿意承受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而付出的代价。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分子。自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承认人民币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人民币更加受到各国的关注。但是出于对其持续贬值的预期以及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人民币的全球使用量正在快速萎缩。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人民币的全球使用量正在萎缩。根据中国央行数据,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对外贸易从2010年的0%激增到2015年的26%,但之后已下降到16%,反映人民币在贸易和跨境投资方面使用下降。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认为,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主要缘于相对于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期,以及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中国经济正创出25年来最慢的年度GDP增幅。人民币兑美元经过十年的稳定升值后,在2014年初达到峰值,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下跌13%。

报道称,如果不是中国央行的干预,最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跌会更剧烈。中国央行一直在抛售美元来支持人民币,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25%,至目前的3.0090万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最高的3.9932万亿美元,而后持续下滑至今,外汇储备的减少,纵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整体数据看,下降幅度依然非常明显。

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中国一直存在资本管制的问题,资本项下资金很难自由出境;第二个是中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大国,就在2015和2016年外汇储备降幅最明显的两年里,中国的贸易顺差分别达到了5,600亿美元和5,100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近两年多来外汇储备的减少总额,不仅仅是名义数字上的9,842亿美元,还有贸易顺差里面,本应该成为外汇储备的两千至三千亿美元(按照2012、2013年的数据,贸易顺差总额当中,至少有20%会成为外汇储备)。也就是说,近两年多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减少了更多。

贸易早已国际化的中国,依然试图强制将居民资产配置需求留在国内,就可能继续催生国内资产泡沫,比如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相当于将国民财富置于独木桥上,十分危险。

经济学家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命运依赖中国深化经济改革,而不是短期对资金外流增加的反应。而深化经济改革包括应对债务上涨的策略、重组国企“僵尸”企业、以及为银行业清理不良资产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