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存可怕时滞 地方政府已成功解套(图)


专家认为,房价居高不下是一种时滞,有点像美国当年次贷膨胀。(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4月1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3月至今,中国大陆楼市迎来密集的调控政策,但购房大户正抛售房产,而且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束之高阁。专家认为,房价居高不下是一种时滞,有点像美国当年次贷膨胀。

4月初,北京再次出台政策,明确未来五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年均1200公顷,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自住房。

另一方面,相关报道显示,北京市住建委已对新入市的期房改成现房销售进行限价,每平米单价不得超过8万元;另外,未来自住房将只针对无房家庭销售,且不允许三年内有房屋转出记录的家庭申购。

加大保障房供应、新房限价、严格控制投机性购房等一系列政策传递出的信息是:通过降低购房杠杆比例大幅度限制投机性购房。

去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和众多热点城市房价出现了大幅上涨,并引发恐慌抢购行情。这其中反映的是百姓对货币潜在购买力下降的共识,还有对资产保值增值的迫切需求。

以北京为例,北京楼市近年来只涨不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包括医疗、教育、金融、行政等资源过度集聚于中心城区,由中心城区逐步向外发散。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大城市周围以产业为依托规划好重点卫星城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大城市病,还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但事实情况却是在规划缺位和官本位主义影响下,北京周围如平谷、怀柔、延庆、门头沟等区县经济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城镇化进程还有较大空间,并没有发挥好产业与人口疏解的作用。

2017年以来,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化,中国央行已开始减少货币净投放量并上调MLF、SLF利率,表现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了显著提升,这显著增加了银行成本。

并且,在购房成本上升、人口增速放缓与购买力增速放缓的前提下,楼市上涨的原动力正在不断耗尽。

此轮房地产去库存成功为地方政府解套,居民加杠杆换房与地方政府去杠杆,加上地方债务置换,地方政府巨大的债务负担短期束之高阁,未来类似于房地产税等财产税预计出台日期已逐渐临近,将更加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中国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由于经济活动存在上下游之间、内外部之间的传导过程,故出现“时滞”现象。此外,由于传导速度有快有慢,使得“时滞”也有长有短。正是由于经济活动的这种“时滞”,这使得人们时常被表象迷惑,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2016年一季度信贷规模达到4.6万亿元,超过2009年为应对次贷危机时的投放规模。因此,尽管经济出现了转好的兆头,但由于时滞的存在,导致了政策上的过度刺激。

李迅雷表示,当下相信房价不会跌的人应该占大多数。从统计规律看,在判断市场趋势时,大多数人的一致预期总是错的。2005年,就连保守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向国会作证时,也罕见地表示“美国尚未出现全国性房地产泡沫”。

不幸的是,2006年美国房价出现了下跌势头,2007年8月起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及日本的金融市场。人们总是习惯为现状找理由,我们如今也是如此,认为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市场尽管存在泡沫,但房价绝不会下跌,因为土地是受管制的,即供给有限,国家有调控能力。这与2005年的时候,美国人民对“美国特色”房地产市场不会下跌的认识不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吗?

若2017年及今后几年中国房价继续上涨,则房地产政策还将继续收紧,这样对峙下去,意味着房价泡沫会越吹越大,一旦破裂,对经济的杀伤力肯定更大,就好比过去只需在三米跳板跳水,今后将不得不在十米跳台上往下跳了。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