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再推45万亿拉动中国经济,靠谱吗?(图)

——中国经济走出低谷,还是跌入深渊?

 2017-03-12 12: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2017年3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陈旭综合报导)最近,中国媒体报出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至少是45万亿,引发了一轮热议。有学者把这一计划和20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相比较,认为这45万亿,将把中国经济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么,到底这45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会将中国经济拉出低谷还是推入深渊呢?

首先说一下这45万亿的概念,是指:从已经公布的23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来推算,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将不少于45万亿。其实这45万亿,并不是什么新玩意,而是继续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比如,2016年,中国GDP是74.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是59.7万亿;2015年GDP是68.9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是55.2万亿;2014年的GDP是64.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是50.2万亿。这几年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基本都在80%左右。

如果中国经济今年增长7%,并维持80%的固定资产投资比率,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应该是63万亿。因此45万亿的预估数字,并不算多。

于此相比,2008年的4万亿是在计划之外的额外投资,目的是抵抗美国次优级住房贷款危机的冲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它和今年的45万亿投资,性质的确不同。

固定资产投资 能否带动经济发展

政府开支拉动需求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凯恩斯就主张,在经济衰退时政府通过借贷,加大开支,刺激经济增长,等经济好了的时候,再增加税收偿还债务。可是西方国家在执行过程中,经济衰退时是开支了,可是经济好的时候也没有提高税收,没有偿还债务。这就造成政府债务的积累,占据了大量资金,使这些资金无法流向生产领域。其结果是多年的经济滞涨。所以后来西方社会都放弃了凯恩斯主义,转向采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在经济低靡的时候,降低利率、增发货币,刺激民间的需求,在经济好的时候,再提高利率回笼货币。

可是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消费不足的问题,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比如在日本,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已经很多年了。日本央行就算是印发了货币,也没人借来用,依然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直接投资,或许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必须注意投资效益,修建的项目,应该能实实在在有利于人民的生活,而不是“白忙活”。比如日本政府曾经建造购物中心,可是建成之后,前往购物的人却很少。

另外,不应该通过提高税收来偿还债务。在通货膨胀高的时候,政府可以出售修建的项目,吸收社会上过多的资金,一方面遏止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偿还政府的债务。这就需要建造的固定资产有比较高的实效,否则项目建好了也卖不出去。

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因为钱多于财富。修建固定资产,如果其价值大于投入的资金,那么财富就比钱多。只要把这些固定资产出售了,就吸收了社会上的热钱,也偿还了债务。怕就怕在修建的项目没有价值,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钱,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了。由此看来,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至关重要。不但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

现在中国政府,能不能把握好投资的效益,这倒是让人担心的问题。一个可能的问题,是投资项目中可能出现贪腐,投资被侵吞,固定资产价值也就受损。另一个问题是投资项目的挑选,往往是优先考虑官员的政绩,而不是优先考虑造福百姓。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百姓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可是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对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大的作用。比如这些年建造了许多的“鬼城”,由于没有就业机会,建好了也没人去住。建了这么多住房,房价负担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民众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方面的负担过高,从而压缩了消费开支。

固定资产投资 能否造成物价上涨

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假如说中国经济中一共有3种产业:高铁、住房和粮食。其中高铁和住房都是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畴的。

比如说,这45万亿中,有一大部分用来修建高铁。它对于物价有什么影响呢?假如说,新的高铁工程,开通到边远地区。当地的居民,有了新的旅行渠道,对他们旅行的费用有降低的作用。可是对于已经有高铁的地区,价格作用就不大。这项投资中,雇用了工人,支付了工资。这些工资被用来购买粮食,因此会造成粮价上涨。那么新建造的高铁,对总体物价水平有什么影响呢?这就要看旅行费用的降低,能不能抵销粮价的上涨。其决定因素是,有多少人能够受益于新建的高铁。所以说,高铁的效益,和总体物价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45万亿中,肯定有相当比重是用来修造住房的。那么新建的住房,能不能改善民众生活,减轻住房费用呢?这种效果可能也不太大。因为人口密集的地区,已经没有新的土地用来建造住房。新建的住房,位于新开发的地区,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因此无法吸引居民去住。这样一来,新造的住房,就只是摆设,产生不了实际效果。同样,建造住房的投资,会提升对粮食的需求,造成粮价上涨。如果新修建的住房不能造福于民众,民众的住房成本就没有降低,也就无法抵消粮价上涨。那么总体物价水平也就会上涨。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如何,是否能够真正造福于民众的生活,这是影响物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供给侧改革因何收效甚微

这次45万亿固定资产投资的消息一传出,许多人担心“供给侧改革”将继续成为一纸空文。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强调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的提升和转型。那么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呢?供给侧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造创新等要素。与此相对应的需求侧,则主要指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方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提高供给质量,调整结构,矫正扭曲的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等等。

的确,从这一目标提出到现在,供给侧改革的行动甚少,收效甚微。而今年中国经济,看来又要走固定资产投资的老路,因此人们自然会担心,供给侧改革又是一纸空文。

那么供给侧的改革为什么没有成效呢?在笔者看来,这不是什么技巧问题,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在于让中国的经济更上一层楼。这个目标至今无法实现,关键是中国政治经济中缺乏诚信二字。

读者可能会觉得笔者又在说教。好吧,让我们看两个实实在在的例子。

(1)为什么最近资本外流这么严重?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制造业的造假和金融财会业的造假,已经让消费者不相信中国的产品,投资者不相信中国的股票。消费者不相信中国的产品,就不会购买中国的产品,因此中国的产业的前景就令人担忧。金融和财会领域的造假,让投资者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也就不敢投资中国的股票或企业

(2)2016年中,为什么房价突然大幅上涨?是因为其他投资渠道都不靠谱。只有住房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至少还能保值。相比之下,股票、基金、P2P,都有造假。投资人失去信心了,才纷纷转向住房。

在笔者看来,如果哪一天,中国经济真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其罪魁祸首并不在于这45万亿,而是在于中国社会中多年积累下的问题:也就是整个社会缺乏对普世价值的认同。人心不古,这才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一把利剑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何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